最近,在哈尔滨频频登上热搜的同时,另一个旅游城市三亚也火了:先是有游客吐槽三亚50元一碗的油泼面,又有游客投诉某餐厅一个烤扇贝卖18元。另据三亚市场监管部门公布,1月20日,因游客投诉购买3斤水果变成2斤,对1名流动商贩罚款3万元。原本东北游客扎堆、全国游客向往的老牌冬季旅游目的地,却频繁爆出疑似宰客的新闻,给当地带来了负面影响。
旅游当然离不开宣传,各地文旅局一向是政府机构里最活跃的“触网”部门,哈尔滨此次走红,宣传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旅游的根基还是服务,个别经营主体出现问题难以避免,关键看如何应对。哈尔滨走红后,也曾出现游客打车2公里被司机收费50元的事件,当地交管部门次日严惩了涉事司机及所属运营企业,继续赢得游客信赖。
当前,很多城市都羡慕哈尔滨的流量,希望学到一两招,其实也不妨问问自己:如果这碗50元油泼面出现在哈尔滨,会是什么结果?如果出现在自己的城市,又该如何应对?
其实,各种“宠粉”高招好学,而净化消费环境这个实招是个长期任务。在这方面,哈尔滨也谈不上完美,只不过当地政府和市民齐心合力,快速采取措施,挽回了游客。这种直面问题、迅速行动的态度和执行力值得学习。
随着旅游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哈尔滨和其他城市一样,还面临消费环境的新挑战:如今的旅游市场已从以跟团游为主,变为约七成消费者偏好自由行。这不仅要求旅游目的地针对散客需求进行基础设施、门票预约、服务配置等方面的调整,还意味着游客已变身为“行走的监督员”。要让数量庞大、需求多样的消费者在城市中愉快、顺利地吃喝玩乐游购娱,主要依赖相关从业者的素质,考验当地居民的人文情怀。一座城市受到关注,除了宣传等因素外,还得有“店小二服务队”。哈尔滨市民自发接送打不到车的游客、企业设置游客温暖驿站,这就是“店小二”精神的具体体现。
类似举动很感人,下一步,“店小二”不能只停留在居民、企业的自发行动上,还要逐步机制化、常态化、标准化。当人们提到一个地方,就对当地的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竖起大拇指,这才算基本到位。
在共同课题之外,哈尔滨还有自己待解的课题。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5日,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景区周边,新登记经营主体增幅较大,其中松北区、道里区的住宿类经营主体同比分别增长1950%和1175%,增速相当惊人。
对哈尔滨来说,冰雪经济的“邀请函”已经发出去,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也立起来了。可除了冰雪大世界等文旅资源,该怎么介绍其他的家底呢?冬天总会过去,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这些新开的民宿酒店还有没有足够的客人?这是“尔滨”需要思考的问题。
重庆、西安、洛阳等“网红前辈”的经历说明,只有让政府相关部门见证优化服务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口碑提升,让经营主体和当地居民亲身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财富增长和自豪感爆棚,一座城市才有长坡厚雪滚动起来的发展机遇。旅游市场短期看产品,中期看经济,长期看人口。以亿为级的庞大人口出游需求,完全可以让更多旅游目的地旺起来。
各个等待机会轮动的候场城市,准备好了吗?(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