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日前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时,对部分地区地方性法规规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提出了审查意见。一时间,禁限放烟花爆竹政策再一次引发热议。笔者认为,各地在制订、执行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时,应遵循精准、科学、依法的原则,把政策制定的目的、采取的措施、结果系统考虑,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努力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政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要依法制订地方性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各地在制订地方性法规时,不能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相抵触。从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来看,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关于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显然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
在笔者看来,修改部分地方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全面放开。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以前许多城市每年在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都会导致炸伤、烧伤事故激增,许多人还记忆犹新,因此,有必要对燃放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有关地方可以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划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和区域。这样既可以满足公众燃放烟花爆竹的需求,又能够更好地保障空气质量、传承中华文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当然,哪些地方可以放开、哪些地方需要继续限制,这考验着各地政府科学精准决策施策的能力,需要有关部门把禁限放工作做得更细致些、更有针对性。
要做到精准科学决策。在决定是否需要制定禁限放法规、政策之前,除了考虑安全因素之外,各地应科学评估往年燃放烟花爆竹对市区、乡镇、农村等影响情况,结合本地大气环境质量情况、气象条件变化、常规固定污染源排放等因素,科学评估燃放烟花爆竹对当地环境质量的影响,科学决策本地是否需要出台禁限放烟花爆竹政策。确保即使燃放烟花爆竹,重污染天等指标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在划定禁限放烟花爆竹区域、时段,以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准。比如,事先确定禁限放的时间要求;精准定位禁限放区域,具体要精确到哪个范围哪条路等。
在精准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更要做到精准施策。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禁限放措施,不能使其成为“口头要求”,确保禁限放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另一方面,禁限放烟花爆竹涉及千家万户,要强化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了解禁限放政策出台的依据、禁限放的时间区域等,引导全社会共同认同并遵守禁限放要求。
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推广应用电子烟花等新技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上,电子烟花代替了传统的实体烟花,表演同样精彩绚丽,向世人展示了环保、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可见,保护生态环境与传承中华文化并非是一道单选题,而是可以兼顾的。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