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探落实·制造业一线看信心:贸易订单不断 企业干劲十足

2023-03-14 09:38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前两月,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山西祁县玻璃器皿特色产业集群——

  贸易订单不断 企业干劲十足(两会后探落实·制造业一线看信心)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即日起,本版推出“两会后探落实·制造业一线看信心”系列报道,约请记者深入采访多个制造业集群,反映当地的发展信心,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编 者

  已是下午5点,山西大华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思高却还忙个不停,一边查看未读邮件,一边打电话给工厂负责人协调生产。“才一会儿工夫,邮箱又多了不少海外发来的订单,我们得照顾一下那边的时差。”郝思高笑着说。

  这时,郝思高的手机忽然震动。消息来自公司销售经理王翔宇,他与团队正在德国参加消费品展。仅最近两月,大华公司成交的海外订单已经有200多万美元,远超往年。“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的参展活动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预计2023年出口额较去年同比增长10%—20%。增长势头良好,我们干劲十足!”郝思高说。

  大华公司的“开门红”是山西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的缩影。200多年前,玻璃吹制工艺被万里茶道上的晋商带回祁县,经过代代传承,如今这里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已经占据全国50%以上的份额。走进祁县,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玻璃制品,正映射出海内外消费市场的复苏活力。

  消费迅速回暖,带动产业恢复

  “今年一开工,就陆续接到新的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后了!”最近,山西喜尊玻璃器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磊很忙,不仅要接待外省的客户、跑工厂把控产品质量,还要同时紧盯研发,争取更早推出新的主打产品。

  新年刚过,不少玻璃器皿经销商慕名而来,到厂里来考察。“这几个月,线上线下的销售增长都很快。去年,公司产值突破了2000万元,今年预计可增长30%。”张文磊说。

  对市场同样敏感的还有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在祁县共赢彩包装厂,产线全部开动,负责人原启祥中午顾不上吃饭,正盯着一批加急的订单。“许多电商、贸易公司都进入了业绩增长期。以前,一星期完成包装是惯例。但最近,客户经常要求两天内就得交货,得抓紧干呐!”原启祥明显感受到,销售形势正不断向好。

  不仅如此,共赢彩包装厂还在忙活另一件事。过去几年,一些玻璃器皿出口产品存在积压情况,如今有了新的订单后需要更换原有的包装。“你看,这箱子外面的文字,现在要换成英语重新印刷一下。”在原启祥看来,玻璃器皿企业对库存产品的迅速出清,带动了集群企业整体的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玻璃器皿消费市场迅速回暖。1—2月全县玻璃器皿企业完成产值预计为4.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祁县转型综改促进中心主任张福拴说。

  如今,祁县的玻璃器皿从业人数达2万多人,玻璃器皿品类涵盖茶具、酒具、烛台、花瓶、风灯等十大系列8000多种产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祁县的企业已经与许多国际著名家具、商超公司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国外对玻璃器皿需求大,祁县玻璃器皿物美价廉,深受客户的喜爱与信任。”张福拴说。

  据介绍,去年,祁县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值达23亿元,占据全国50%以上的份额。其中,人工吹制高脚杯约占全国总量的80%,产品70%销往国际市场,被工信部评为“一带一路”(祁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拓宽销售渠道,寻求差异竞争

  几件精致透亮的玻璃杯出现在网络直播间的画面中,主播从造型、功用、特点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不时回答屏幕上的提问。几个小时下来,下单数已经破千。

  “互联网让我们直面消费者,虽然增加了压力,但更多则是动力。”放在几年前,祁县海洋玻璃器皿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元生绝对想不到,电商的效果这么好,他感慨,“要没有老阎的帮忙,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老阎叫阎继伟,自己经营一家小厂子,擅长电商营销。

  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出口不畅,内销受阻,祁县许多玻璃器皿企业的货都压在工厂出不去,刘元生急得团团转。

  有一天,阎继伟找上门来,开口就下了300万元的订单。“哪里能消化这么多啊?”面对刘元生的疑惑,阎继伟拍了拍胸脯:“你只管生产,我还怕供不上嘞。”

  直播那天,刘元生也看了,“人家一场直播,卖了我们一年的销售额!”

  随着电商销售渠道的打通,政府也看到了其中的发展契机,相关扶持动作不断:引入知名电商与物流公司,组建电商快递产业园、国际货运网络平台;在海外建立玻璃器皿营销中心、办事处、仓储物流中心……

  一边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企业数量更多、产业规模更大;另一边则是同质化、低价竞争等问题逐渐出现。几番思考,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差异化发展之路。

  “我们把年轻人定位为主要客户人群,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上就和其他企业有了明显区别。”张文磊介绍,喜尊公司成立之初,就有意避免同类产品竞争。“我们将设计团队与电商公司部署在广州,因为那里有更前沿的理念与环境,可以同我们祁县生产基地形成一个强强联合的上下游产业链。”

  如今,经过市场整合优化,祁县的众多玻璃器皿企业已经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有的专注于中东市场,有的着重于欧美市场,有的定位在国内市场。贸易、包装、运输、描金、手绘、模具、烤花、原辅材料供应等上下游企业达200多户。

  完善公共服务,推动数字升级

  在祁县的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员苏崯正在仪器前缓慢转动镜头,测算玻璃试件的“应力”是否在标准之内。“这是玻璃器皿的常见指标之一,如果应力过大,器皿就容易破裂。”

  就在这时,大华公司送来一批客户新定制的宽口水杯,这批货将在这里经过严格检测。“安全无害是客户最看重的要求。现在有了检验中心,倒逼我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强化了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与合作信心。”郝思高笑着说。

  以前,祁县的玻璃器皿企业做性能检测,要跑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后来,祁县政府投资建设了检验中心,引进知名专家,强化检测能力,更好为本地企业服务。“我们的检测结果在国际上通用,周边一些省份的玻璃器皿企业也常慕名而来。”苏崯说。

  实际上,以检验中心为代表的公共平台作用不止于此。科研检测力量加强,对打造玻璃器皿行业标准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苏崯介绍,“以前,玻璃杯的标准可能只能套用玻璃盘的,很难满足客户的实际要求。我们中心通过给出建议,推动建立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乃至上升为国家标准。”

  “近些年,我们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推动玻璃器皿产业集群发展,包括创新升级、销售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祁县县委书记李军介绍,祁县设立了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研究产业发展事宜;出台了《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规划》《祁县支持玻璃器皿产业发展八条措施》……

  2022年,祁县玻璃器皿产业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10个重点特色专业镇之一,省、市、县分别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开始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有关行业标准、做大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等4个方面不断发力。

  在山西宏艺玻璃器皿有限公司一分厂车间,机器正不停运转,一分厂厂长郭双虎在办公室打开手机软件,生产、订单、库存等情况一览无余。“以前,生产环节出问题了只能靠人工排查,既慢又不精准。”郭双虎介绍,“去年,公司建设了5g 工业互联网一期工程,实现了企业生产的智能分析、数据可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更强了。”

  “我们将全面促进玻璃器皿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管理与智能生产。”李军介绍,近年来,政府主导组建了祁玻集团,以便更好打造“祁县玻璃”地域品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等。同时,还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祁县)玻璃器皿博览交易会、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年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目前,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将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中高端与下沉市场双线发展。在未来几年,我们要把祁县打造为世界知名的玻璃器皿之都。”李军说。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娜)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