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向券商下发了一份通知,主要内容涉及券商保荐承销费。
通知显示,根据相关需要,中国证券业协会现统计2022年及2023年ipo(首次公开发行)项目保荐承销费金额,要求券商对保荐费及承销费两项费用进行拆分单独统计,并加入对发行项目的预计募集资金总额及实际募集资金总额情况进行拆分统计。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年,券商获得ipo保荐承销费分别为288.7亿元、215.06亿元,两年合计获得503.76亿元的保荐承销费。
2022年至2023年间,证券行业中共有75家券商获得ipo保荐承销收入。从单个公司收入来看,“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保荐承销收入遥遥领先,两年间合计收入为74.86亿元;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收入均超35亿元,分别为50.19亿元、46.67亿元、39.95亿元、35.96亿元。同时,华泰联合证券以及民生证券的保荐承销费用均超20亿元,分别为29.84亿元、25.77亿元。
随着投行业务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头部券商优势更加凸显,行业分层情况愈发明显。两年间,上述7家券商合计揽入的保荐承销收入为303.23亿元,包揽了该业务60%的收入;有32家券商的保荐承销收入不足1亿元。从各家公司保荐承销费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中信证券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14.86%,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9.96%、9.26%。
去年8月份,证监会在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中提到,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2023年下半年,券商ipo保荐承销收入为80.95亿元,相较于2023年上半年下降40%。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表示:“随着以投融资平衡为重点的资本市场改革方向确立,投行业务的定位有望从以融资为核心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过渡。短期来看,ipo和再融资审批节奏的放缓将对券商投行承销和保荐费用产生较大影响。长期来看,随着产业结构、市场政策和上市公司需求的变化,投行业务商业模式转型的契机已逐步显现。展望未来,能够以长链条专业化服务绑定优质上市公司资源、以优秀风控提升项目质控能力、率先适应投行业务新定位的券商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 周尚伃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