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大豆增产扩面提供科技支撑

2023-01-20 07:20 来源:农民日报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记者从1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聚焦大豆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在全国大豆产区41个科技自强示范县开展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等工作,全面开展“大豆科技自强伙伴行动”和“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为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突破1.5亿亩、总产量越过2000万吨提供了科技支撑。

  近年来,随着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我国大豆产能问题受到格外关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加强种质资源基础创新,推动大豆种业发展。2022年体系岗站专家团队共收集评价大豆种质资源12729份(次),创制育种新材料16712份。选育出通过国家及各省(市、区)审定的高产、优质、抗病省审品种143个,其中,国审大豆新品种32个。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在2021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10个大豆品种中,8个由体系岗站专家选育。特别是,针对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全国大范围试验示范急需耐荫品种的问题,开展了耐荫大豆品种鉴定筛选工作,筛选出一批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为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品种支撑。

  为促进大豆产量提升,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集成一批精准绿色栽培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模式。构建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种植大豆生产技术模式,创建了粮豆均衡持续高产典型;开展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以及带状深松栽培技术研发,提出蓄水保墒技术措施;基于平作的大豆前茬玉米、小麦、水稻、油菜等作物秸秆还田方式,提出粮豆、经豆轮作优化方案;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依托校地合作平台,在安徽宿州开展了高产优质新品种与“一拌一封一喷”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为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优化大豆全程机械化装备,突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植保收获装备,形成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同时开展试验示范,推进技术落地,在大豆主产区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线上线下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种田大户和农民2.8万人次。《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入选国家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指导全国大豆生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韩天富研究员介绍说,2022年大豆“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捷报频传,通过体系良种选育,配以精播免耕密植、化控防倒、科学除草、水肥平衡、绿色综合防控等核心技术,多个示范县创造了高产典型。在东北区域,黑龙江省肇源县合农71示范田,平均亩产341.6公斤,创造了寒地旱作条件下东北地区大豆单产新纪录;吉林省公主岭市吉育303示范田,平均亩产321.4公斤,刷新了吉林省雨养条件下大豆高产新记录。在黄淮海地区,在江苏省响水县郑1307示范田,亩产368.26公斤,创造了黄淮海地区大豆高产新纪录;在江苏省东台市,徐豆18在盐碱地实收亩产287.2公斤,为江苏滨海盐碱土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打造了良好样板。在河南省新乡市中黄301亩产达到303.6公斤,连续7年实现示范田亩产超过300公斤。在南方区域,湖北省洪湖市中豆41示范田平均亩产336.05公斤,创造了高温干旱条件下南方地区大豆实收高产新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农村部近期公布的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结果中,绝大多数高产典型由体系岗站直接或参与创造;在评选出的30位“奋豆者”(科研人员)中,21位为体系岗站专家或团队成员,有2位综合试验站站长入选“豆明星”(农技人员)。

  大豆科技自强“伙伴行动”的实施,全面提升了示范县大豆科技水平。在黑龙江黑河和安徽宿州开展的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取得显著效果,成为体系服务主产区、解决大问题、服务全产业的成功范例。同时,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技术队伍,形成“产业体系 龙头企业 地方团队 示范基地”一体化的科技创新联合体,整合项目资源,对接新型经营主体,面向主产区开展技术集成和服务,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农业科研与示范推广有机结合的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大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