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2022-12-25 08:04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粮食喜获丰收,接着改造提升整地,来年春耕就更省劲,增产增收就更稳当!”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浓江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钟红星眉宇间满是丰收的喜悦。
  “虫情灯、物联网,带动了精准化耕种收,绿色稻米成了市场宠儿,平均亩产增收达15%。”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种粮大户周波笑得合不拢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总书记的心中,粮食安全有特殊的位置,“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今年我国粮食夺丰收、高位再增产,圆满完成了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预期目标任务,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各地区各部门和亿万农民一起,细化责任、实化措施,一块田一块田抓,一亩地一亩地管,不误农时,季季压茬,稳面积、抗疫情、壮弱苗、战旱涝、防病虫,终于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
   攻坚克难夺丰收,“中国饭碗”成色足
  “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亲自擘画,为粮食稳产增产指明了方向。
  今年我国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夏粮产量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夏粮单产在连续4年提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北方主产区玉米、大豆单产提高明显,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路走来,今年粮食丰收殊为不易。夏粮生产遇到历史罕见的秋冬汛,晚播面积超过冬小麦播种面积1/3。受外部风险影响,春耕春播又遇农资上涨。正值秋粮需要补水补肥农时,南方局部地区发生多年罕见干旱,辽宁等地发生较重洪涝,粮食主产区病虫害威胁严重。面对多重考验,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勠力同心、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措施抓粮食生产,“过五关斩六将”夺丰收,“中国饭碗”成色足。
  ——抗灾害,防灾减损就是增产增粮。
  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干旱,让江西省信丰县正平镇的禾苗“喊渴”,一些地方一度出现稻田干裂。“镇里调节山塘水库库容,通过机排定灌,利用一些低洼水源进行灌溉,采取节约化节流用水措施,确保晚稻正常生产。”联合村种粮大户袁海鹏说。今年,他承包了300多亩高标准农田生产粮食,毛收入超过50万元。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灾区损失非灾区补,有增有减算总账,全年粮食稳中有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
  今年以来,夏粮冬小麦遭遇严重秋汛,促弱转壮、“一喷三防”关键措施落得细,夏粮亩产提高2.3公斤。秋粮生产中,长江流域遭遇严重高温干旱局部减产,抗灾减灾的同时,加力北方粮食主产区田间管理,占全国秋粮产量70%的北方主产区玉米、水稻、大豆单产大幅提高。算总账,全国秋粮单产保持基本稳定,秋粮实现了抗灾夺丰收。
  ——稳面积,粮食生产稳中有进。
  “抓夏粮,收秋粮,俺们的合作社今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多亩,增加面积就增加了丰收的指望。”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镇粮农朱传海感慨,“今年夏粮生产,俺的优质麦平均亩产1350斤;秋粮生产,亩产玉米1100斤,增产又增收啊!”
  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潘文博说:“今年夏粮、早稻、秋粮面积均实现增加,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今年以来,各地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清理“非粮化”,复耕撂荒地,推行间套复种,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夏粮面积增加138万亩,早稻面积增加31万亩,秋粮面积增加881万亩。同时,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超过1.5亿亩,是近60多年来最高的一年。
  ——增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咱们种粮农民有福了,平均一亩地享受的补贴能达到100多元。”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凫田村农民叶良明算起增收账,“今年早稻、晚稻都实现了增产!”
  强信心,投真金白银。今年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1512.6亿元,比上年增加155.4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耕地轮作休耕资金投入55亿元。
  稳预期,保种粮收益。国家继续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并在大面积播种前公布,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释放出强烈政策信号。今年我国首次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启动大豆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给粮农吃上了“定心丸”。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化成坚决行动,让粮食安全有依托、有基础。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
  ——保数量,耕地保护落地见效。
  前不久,陕西省政府采取通报表扬、资金奖励等措施,对2021年度耕地保护先进单位进行奖励,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等100个镇(乡、街道)分别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
  耕地是粮食生产命根子。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贺勇表示,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陆续完成修订,黑土地保护法应运而生,一揽子硬措施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数据显示,全国划定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可保障我国95%的口粮消费量。贺勇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级党政领导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立“军令状”,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提质量,高标准农田持续改造提升。
  “改造提升盐碱地,庄稼种在项目区,高标准农田真是‘高’!”山东省庆云县崔口镇周辛村党支部书记周庆曾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今年秋收,玉米亩产突破650公斤,带动村集体增收43万元。”
  发放有机肥料,深耕深翻土地,配套农业设施,山东省庆云县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地力,今年共收获秋粮15.85万吨,秋粮产量比去年增加12.57%。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稳住高标准农田,就稳住了国家粮食产能的大头。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表示,到今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此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着力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同时,着力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加大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力度,确保完成1亿亩保护任务。持续推进北方盐碱耕地、南方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强化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计划到2025年完成约110亿亩农用地的土壤普查,为守牢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支撑。
  ——建机制,耕地保护网不断织牢织密。
  “田长制将每块田责任到人,每块耕地都有了‘监护人’。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不见了,村里的撂荒地也通过土地流转重新种上了庄稼。今年夏粮、秋粮丰收,大家伙儿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更足了。”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辛安镇镇范庄村田间麦苗青青,一大早,“田长”张绍龙开始巡田。
  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今年以来,肥乡区不断探索完善田长工作机制,建成田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了农田管理的规范化与长效化。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今年以来,各地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26个省份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咛,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绿色化发展取得新进展,“藏粮于技”快速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业科技进步带动粮食生产水平提升。
  ——耕种收机械化护航,现代化生产增效益。
  “大农机是咱种粮人的底气,全程机械化带动节本增效,亩增纯收益200多元。”山东省汶上县郭仓镇路海村种粮大户路敦萌的一句话道出了今年秋收的喜悦。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科技种田让乡亲们越种越甜!”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继广说,为了确保新技术落地,当地为种植户准备良种,组织60余名技术人员对各镇街进行技术指导,乡亲们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有了“活财神”。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说,今年“三秋”期间,全国投入农机3000万台,水稻、玉米、大豆机收率分别超过94%、80%、82%。各地组织开展省市县各级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660场、机收减损技能培训3400多场,提高了机收减损效率。
  ——新主体服务带动小农户,规模化经营提质量。
  “专业化服务带动产业化发展,我们为周边县市区10万多亩农田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湖南省岳阳县润升水稻、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很是自豪。
  这家合作社今年通过统一推广优良品种、统一组织绿色防治、统一全程机械化服务、统一组织订单收购、统一产品营销的“五统一”模式,带动了乡亲们提质节本增效。
  让小农户联结大市场,成为粮农增产增收的重要法宝。目前,全国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222万家,家庭农场391万个,各类服务组织总数104.1万个,服务面积18.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8900多万户。
  ——绿色种养拓展增收渠道,可持续发展转方式。
  “稻田养鱼,减肥又减药,鱼的排泄物可肥田,稻鱼迎来双丰收,生态大米身价涨了一大截。”贵州清镇市站街镇平堡村稻田养鱼示范点,村党支部书记王培筑这样算着绿色增收账。
  稻鱼共作,一田双收。今年,清镇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党员服务队多次到村进行技术培训,推进稻鱼养殖技术化、科学化、生态化。当地还将向乡亲们按每亩10斤的标准发放饲料,提升稻与鱼的品质。
  绿色兴农,擦亮生态底色。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0%,“十四五”时期,我国优质粮食增加量将年均增长10%以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潇潇)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