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震慑违法犯罪、提升群众防范意识,近日,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主要涉及“圆梦行动”等78个虚假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含了“富国基金”、“博时养老”、“中信建设”等多个金融机构类“李鬼”。对于仿冒app、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实施诈骗等行为,多家金融机构日前均进行了澄清与警示。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当提高警惕性和辨别能力,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金融机构方面,也应当及时发布澄清公告,同时积极开展反诈教育,定期向投资者普及典型案例。
多个“李鬼”app遭揭露
据悉,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不法分子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各类“投资项目”和不法组织,谎称只需投入极少资金就能获得高额回报,诱骗受害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从而实施诈骗。同时,一些诈骗团伙开发专门的app推广虚假投资项目,通过网络群组寻找代理人、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培训“洗脑”,裹挟大量受害人被骗入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对于被仿冒或其他诈骗事项,多家金融机构近期陆续对此进行警示。如1月17日,富国基金特发公告予以说明称,涉诈的“富国基金”app为不法分子冒用富国基金名义构造虚假信息媒介开展的诈骗活动。公司法定名称为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官方app为“富国富钱包”。富国基金高度重视投资者合法权益及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将持续加强对冒用公司或公司员工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监测预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各项扫黑除恶行动。
汇添富基金此前也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汇添富基金名义通过邮寄形式向部分投资者发送诈骗信息,即伪造所谓的《退费公告》并邀请投资者添加qq客服的形式进行诈骗。上述活动均为非法冒用汇添富基金名义开展,公司未设立官方qq客服。
中信建投此前也表示,近期发现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员工,引诱下载假冒蜻蜓点金app,并利用假冒蜻蜓点金app或类似的界面设计诱导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除了仿冒金融机构实施诈骗以外,部分不法分子亦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开展非法荐股活动。此前,尚正基金公告称,近期接到投资者咨询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的名义,假冒公司工作人员,通过虚假app、邮件和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大宗交易、非标交易、个股推荐等形式的非法活动。投资者如发现有冒用公司名义等不法行为,可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监管部门举报或通过公司客服进行咨询。
1月19日,上市公司欣旺达也发布声明称,近日,公司获悉有诈骗分子冒用欣旺达名义开展虚假投融资平台app进行诈骗。对此,欣旺达严正声明:公司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发投资理财类app平台;从未出具过任何相关文件或通过任何app平台组织相关投资活动或发布投资产品;从未发布过任何投融资app内测版本上线,更不存在发布注册并绑定实名即可领取体验产品的情况。
基金公司频发防诈提醒
面对金融“李鬼”频频出没,投资者应如何提高辨别能力?富国基金表示,不法分子在各类诈骗活动中最常用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非法冒用正规机构的名称或公章行骗;二是使用非常近似、容易混淆的名称、app、官方网站地址行骗;三是冒用正规机构的员工姓名、身份进行各类行骗活动。
“电信诈骗屡见不鲜,投资者面对投资诈骗,不贪是最好的办法,要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处处是陷阱’的道理。而在对金融机构的识别中,需要多方验证信息真伪,并从公开信息渠道去了解你投资的产品和其他相关信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同时,不少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应当提高警惕性和辨别能力,从官方渠道进行确认,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导致因小失大。而金融机构方面,也应当及时发布澄清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同时积极开展反诈教育,定期向投资者普及典型案例。
针对“仿冒app”类骗局,中信建投表示,建议投资者确认官方渠道,在下载和使用相关app时,务必通过官方途径即各大应用商店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确保连接到正规的平台。谨慎点击来自其他来源的链接,以防被导向假冒网站。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注意甄别真实员工,也要注意密码安全,避免使用与其他账户相同的密码,以防止密码泄露后导致的多个账户受损。
华商基金则提醒,随着作案手法更新和地域扩大化,金融“李鬼”的诈骗方式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隐蔽化。市场不存在“保本高息”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导致因小失大。投资基金产品应通过基金公司直销平台,或是基金公司公示的具有基金销售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办理,投资者不要通过来历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下载app进行基金投资。如果投资者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当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金融反诈揭露和处罚持续加强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披露和处罚持续加强。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风险提示》称,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一是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二是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三是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
公安部也提示称,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投资者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取巨额回报的都是诈骗,请大家切实增强识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凡是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或者招募会员、组织人员非法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盘和林认为,相关领域投资者教育的关键是及时公开信息,可通过案例的形式对金融诈骗手法进行公开,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同时,在披露过程中,也需要跟随不同发展时期诈骗案例的变化,及时补充相关案例内容。(罗逸姝)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