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林火灿 专栏)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而许多老人又不愿进城,导致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进一步凸显。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吴金笔表示,近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乡村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但整体工作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特别是在最为基础的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短板。
例如,农村养老服务覆盖范围有限,多数乡村仍未建设专门的养老服务机构,许多老年人常年独守深宅大院,精神生活空虚。一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由于软硬件设备不到位、人手不足等原因,无法提供让村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一些养老机构虽然设施先进、服务到位,但费用高昂。
“当前,老龄人口的峰值尚未到来,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全面覆盖、有效运作的乡村普惠养老机构建设。”吴金笔代表建议,在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时,应该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民集资、个人缴纳等多渠道资金筹措,降低个人养老成本支出,真正实现“普惠”;探索新型机制,推动村民投身志愿服务、互助抱团养老。
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互联网 乡村养老”新模式,由县级以上部门统一建立覆盖各乡村养老机构的互联网平台,配套以简单易用的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方便老年村民在线获取家政保洁、送药上门等服务,也方便其家人、子女远程查看老人近况。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