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开放的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开放的发展道路。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历史新时期,改革与开放的双引擎驱动着“中国号”巨轮驶入世界大潮流,中国经济的命运与世界经济的命运开始前所未有地相融并存、息息相关。这一非凡历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既坚定不移地打开国门,吸收一切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有效抵御各种国际政治风险和经济冲击,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再到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旗手”,从局部试点到全面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开放中国的不变底色!
坚持打开国门:大胆尝试 自信前行
对外开放,在锐意改革、敢闯敢试、勇于突破中拉开了大幕。兴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广东省委关于试办出口加工区汇报后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试办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坚冰、打开吸引外资的局面,相继建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和重要“窗口”;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诞生,天津、上海、大连、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都纳入其中……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从这里,中国看到了世界,世界也看到了走向开放的中国。
2001年11月10日是一个被铭记的日子,经过15年马拉松式谈判,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又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2018年6月28日,《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发布,展示了17年来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的历程,勾勒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与世界同行的时代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发展面对的时代潮流,提出开放发展新理念,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了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和新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又新增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等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4月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在认识到“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后,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充分发挥了开放的巨大威力。它符合以扩大市场、深化分工、发挥优势推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了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关键,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开放助力发展:破茧成蝶 焕发新生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什么?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完美回答了这跨世纪之问。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前行。
——40年来,中国在持续扩大开放中赶上了时代。1978年,皮尔·卡丹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服装品牌,也是当时中国大众对奢侈品概念的最初印象。当时的皮尔·卡丹,代表着高档、奢侈、时尚、国际化,而现在,普通百姓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全球好货。随着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在开放中提升的消费者福利还体现在出国旅游上。1995年至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由0.05亿人次升至1.3亿人次,年均增长17.6%,排名从世界第17位升至首位。迈出去的是脚步,改变的是眼界,由此也带动了国内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整体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
——40年来,中国在持续扩大开放中激发创新活力。1978年,松下电器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1979年,ibm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1980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批成立。在对外开放中,参与国际交换的不仅是商品,还包括大量中间产品以及连带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引入各种国际生产要素、各类创新成果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促进国内企业“干中学”,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寻求国际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激发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巨大活力。
——40年来,中国在持续扩大开放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在改革开放之初,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很多民营企业由从事“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经过40年发展,这些企业经营范围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出口向一般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跨境电商贸易进出口转变,产生了产业集群、知识和资本要素集聚、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内外人才交流加快、人力资本开发程度加深、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衍生效应,大大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环境。
——40年来,中国在持续扩大开放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个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为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之后又推出《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新规和措施。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对外开放的助力下,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高水平的开放推动了高水平的发展。中国正迈开大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合作共赢的未来。
开放推动共赢:立己达人 共谋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构成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开放改变中国、中国影响世界。
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经济全球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时,中国正成为公平贸易体系的稳定器——
加入世贸组织的17年里,中国开放程度远远超出当初承诺的广度和深度: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承诺开放9大类的100个分部门,接近发达成员平均承诺开放108个分部门的水平。截至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目前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这一倡议以其多边主义理念赢得各方信任,被视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5年来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
中国陆续加入各种全球性、地区性国际合作机制,先后成为imf、世界银行、apec、g20等的重要成员,和其他国家一道推动建立了“金砖国家峰会”等合作机制。中国维护和遵守国际规则,已加入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400多项国际多边条约。为加大开放力度,消除贸易壁垒,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进行的自贸区谈判还有十几个。
世界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把世界的机遇变成了中国的机遇,更把中国的机遇打造成了世界的机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宁愿自己承受压力,支持周边邻国渡过难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如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
对外贸易与投资是衡量开放程度的重要尺度。1978年到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4.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4.5%,占全球进出口比重从0.77%提升到10%左右。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2013年以来,中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过60%的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贸易。截至2018年6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和20.1亿美元的税收。
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与中国合作中感受到,与中国打交道,收获的不仅有和平、友谊,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40年来,中国人民立己达人、共谋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顺应历史大势:走向开放 走向融合
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波折起伏时有发生,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势没有改变。“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成为新时代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郑重承诺和行动指南。
时至今日,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有些国家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墙、退回单边主义的老路,国际社会对自由贸易前景充满忧虑,也给正回暖的世界经济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面对时代之问,中国的回答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行动胜于一切语言。
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几乎是当时中国企业与西方国家市场贸易的唯一通道。而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从“卖全球”到“买全球”,两个国际性贸易平台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升级。
中国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跑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加速度”。今年以来,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包括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大幅降低1449种日用消费品、1585种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税率分别降到13.8%和6%,实现进口抗癌药全部零关税。随着11月1日新一轮降税措施实施,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5%,超出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新的负面清单,在金融、汽车、飞机、船舶等领域进一步开放。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比去年提升30多位。报告显示,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两方面改善最为显著。中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欢迎和鼓励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也将充分保障它们的合法权益。
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之时,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给世界注入新动能。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面向未来,中国还将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也注定将为世界带来更大机遇。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教授曾指出:“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放弃陈旧思维模式和种种偏见接受这一深刻见解,或许未来中国与世界发展仍将承受各种考验,我们也无法预言这些考验将把每个国家带向何方,但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坚持开放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就是历史前进的逻辑、时代发展的潮流,就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努力方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经文)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