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以文明互鉴筑牢命运共同体精神纽带

2019-05-15 11:10 来源:经济日报

  “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4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犹在耳畔。今天,这一美好愿景落地开花。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再次向世界发出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发展的时代强音,体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责任担当。

  文明标志着人类的进步!生物的多样性彰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文明的多样性彰显了人类社会的万般创造。“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各有千秋、各具姿容的文明为各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深厚根基。

  互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回望历史,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的文明;亚洲众多古老文明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又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文明互鉴与人类发展相伴而生,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也正在面临层出不穷的挑战、日益增多的风险,不同思想文化深刻激荡,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新难题、新挑战摆在面前。

  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怎么办?习近平主席用两个“应该”回答了时代之问,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正是中国落实这一解决之道的具体实践。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立足亚洲,面向世界,来自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各界代表2000余人参加大会开幕式和分论坛,体现了兼收并蓄、共同进步的文明理念,反映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髓所在。借助这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通过互学互鉴找到最大公约数,必将有助于各国实现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跨越经济发展差异、制度差异的深层次的“交心”,凝聚共识,促进协作,激发活力,必将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先人互学互鉴的广博哲学与思想气度,推动着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相遇相知。而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重塑亚洲文明的对话氛围、重建亚洲文明的集体自信。我们有理由期待,本届大会将以文明互鉴筑牢命运共同体的情感纽带,推动亚洲在跨文明包容互鉴中走向远景可期的未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罗燕)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