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老矿区展新颜 奉节大窝社区探索新出路

2018-05-17 16:48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朱丹红 夏琳)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1951年到2011年间经历了两次大产量的硫磺开采和煤炭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个昔日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却是山清水秀,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1 寸草不生的一磺厂。(大窝社区供图)

  图2 植被恢复的一磺厂。(大窝社区供图)

“信访村”变“和谐社区” 维护稳定促发展

  青龙镇大窝社区地处奉节县南部山区,位于原一磺厂所在地,平均海拔1300米,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奉节一磺厂建于1951年,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土地长年受硫磺侵蚀,酸性严重,导致森林覆盖率低,厂部核心区域一片焦土,石漠化严重。

  1998年奉节一磺厂按“母体裂变,下岗分流”的方式改制破产,千余名下岗职工安置等遗留问题导致群访、集访时有发生,大窝社区从红极一时的“矿区”变成了信访矛盾空前严重的“信访村”。

  如何维护稳定并带领社区发展呢?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局面,大窝社区党支部沉心静气,反复实践,不断促成居民自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带领全体居民逐步脱贫致富奔小康。经过深入调研,大窝社区党支部决定以基层党建工作为统领,坚持“做好一件事,算好一笔账,信访不朝上,发展有方向”的思路,把民主管理作为化解纠纷、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总开关”,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

  图3 大窝社区望月湖。

  社区还严格按照居务“五公开”办法,每月对社区明细账进行公开,着重公示项目工程建设账目。对施工方案和施工队伍情况实行上墙公示,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进场施工。通过透明公开,群众全程参与管理的方式,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提升。

  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政府的各项决定,百姓发自心底地拥护。在整治山坪塘时,大窝社区居民朱吉国说:“这是为我们老百姓自己办事,你们清出的淤泥直接倒进我的玉米地里就是,我不要你们补青苗费。”群众主动支持建设,不唱对台戏,让社区仅在二次转运费这一项上就节约了8000多元的开支。

  图4 大窝社区群众自愿捐助家里的磨盘等农具装饰望月湖。

“矿区”变“景区” 探索新出路

  近年来,大窝社区积极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创新社会治理、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实现了“矿区”变“景区”的巨大转变。

图5 青龙镇党委书记肖建华向记者介绍大窝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的情况。

  为摆脱发展困境,探索新出路,青龙镇大窝社区积极围绕全县生态旅游发展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龙镇党委书记肖建华告诉记者,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采取“公司 集体经济 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大窝社区成立重庆崎洋农业公司,实行公司运作,居委会监督、农户入股的经营模式,其中公司占股62%、集体占股5%、农户占股33%。

  2017年,利用县级统筹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建设农家乐,由社区负责运营,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并解决部分就业,为大窝社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图6 大窝社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90%。

  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大窝社区先后开展补植补造10余次,以柏树、落叶松为主改造荒山4000余亩,种植植被90万株,通过近10年的植树造林,大窝社区现在森林覆盖率达90%。

  结合大窝社区海拔高,日照充足、气候宜人的特点,党支部决定以乡村旅游建设为目标,积极发展果园经济,重点瞄准了软籽石榴种植产业。大窝社区现饲养高山冷水鱼30万尾、种植软籽石榴1100亩、芍药900亩、脆李1700亩,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13家,旅游业从业人数达200余人,年接待旅客达4万余人次,经济收益700余万元,实现居民分红230余万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完成了“矿区”到“景区”的转变。利用一磺厂工业遗址和当地独有的自然风光,大窝社区在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2a级景区,有望今年升级为国家3a集景区。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吴菁)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