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8年3月7日下午3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大约1小时25分钟时间里,刘永富解答政策疑点,回应舆论热点,直面工作难点,回答了14位记者提出的21个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现发布整场记者会文字实录,总共1.1万字,读完大概需要15分钟。通过其中翔实的数据、具体的事实以及明晰的分析,您可以对精准脱贫攻坚这一关乎当前我国数千万贫困群众命运的重要“战役”有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记者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先生,请他来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各位记者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先请刘永富主任跟大家说几句。
图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潇潇 摄
刘永富: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各位记者朋友们见面。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了四川凉山这个深度贫困地区,进村入户调研脱贫攻坚。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座谈会,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部署。在3月5号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对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了安排部署。大家对这个问题都非常的关心,也非常的支持。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在座的很多同志们,都参与到了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我也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谢。我愿意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
谢谢刘主任,现在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过去五年的脱贫工作取得的成效用的是“取得决定性进展”,我想请问,对于这一判断,您能不能跟我们多说一些。第二,2018年怎样巩固前期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完成政府确定的脱贫目标?谢谢。
刘永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五年。2015年底启动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到底打得怎么样,还有一些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怎么办,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所以,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合力攻坚,应该说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显著的成绩。有几个标志:
一是我们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12年底的时候,我们国家有9899万贫困人口,那就是说差101万是1个亿。到2017年底还剩3046万人,我们在5年的时间里减少了6853万人,年均减少1370万人,和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这期间年均减少600多万人,2001年到2010年年均减少700多万人相比,当然是标准不同,都是现行标准,数字的规模几乎是翻番的。
另外,我们从1986年确定了贫困县,到2012年底的时候是832个贫困县,2016年退出摘帽了28个县,2017年预计摘帽120多个贫困县,我们的贫困县这几年减少了150个。以前我们对贫困县做过调整,都是越调越多,因为标准在提高,在2016年首次出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这五年,贫困地区农民纯收入增幅比全国农村农民收入增幅高2.5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二是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通过脱贫攻坚的大量投入,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得到了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通过增收脱贫倒逼产业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发展。我们通过易地搬迁、退耕还林、护林员制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构建了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是创造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的一些亮点和特点,也证明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实际的。
你刚才还讲到未来怎么办?党的十九大已经作出了安排部署,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安排部署。下一步,就是要在坚持前几年脱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比如说坚持目标和标准不能动摇,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不动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不动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政策、创新举措,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的力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培训等,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现在不仅要打赢,而且要打好,我们也有这个信心能够打好这个攻坚战。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想请问我们的精准扶贫很多时候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的,我的问题是,您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否和我们的扶贫努力相结合,通过这样的合作来促进更广泛地区之内的扶贫工作。谢谢。
刘永富:
这是可以结合的,“一带一路”是促进沿线有关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倡议,通过“一带一路”的合作,可以促进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知道,在发达的国家主要靠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来实现扶贫,在发展中国家,我们主要要靠发展带动,也靠救济、靠扶贫的具体制度和办法来减贫。所以“一带一路”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减贫,我们可以在大的框架下进行一些减贫的合作和交流。谢谢。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坚中之坚,中央已经作出了相关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前到四川凉山调研了深度贫困问题,还在成都主持召开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我想请问,下一步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谢谢。
刘永富:
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非常关键,所以总书记这一次专门到凉山调研,并且召开座谈会作出新的部署。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面上脱贫攻坚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但要实现一个人不掉队,一个民族不能少的目标,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还是深度贫困地区。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到去年底我们国家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县还有11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村还有16000多个。在山西,总书记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以后,各省对本地的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了一次认定,一共认定了334个深度贫困县。这334个县去年底的贫困发生率是11%,我们现在全国的贫困发生率只有3.1%,所以对这些地区我们还是要加大工作的力度、投入的力度,要把这些地区的贫困坚决攻下来。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央对“三区三州”,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给予重点的支持。刚才我讲了,各省还确定了334个深度贫困县和3万个深度贫困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对这些深度的贫困地区加大工作的力度。
一是要制定这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时间表、线路图,包括采取什么措施,上哪些项目,规划制定工作在去年底已经基本完成。
二是中央和省级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支持。包括东部地区帮助西部地区,也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比如说新增加的资金主要要向这些深度的贫困地区来投入。
三是我们要加强监测监控,对贫困发生率18%以上的县,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村,各地和扶贫办都要加强监测监控,发现工作不到位的,有可能完不成任务的,提早做工作,防止最后出现死角。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成都会议上提出,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前提“打赢”,现在提“打好”。请问刘主任这有何深意?总书记在会上提出8条具体的要求,您认为哪一条执行起来最有挑战性?谢谢。
刘永富:
“打赢”和“打好”一字之差,应该说“打好”比“打赢”含金量更高。
“打赢”就是完成任务,完成什么任务呢?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国的历史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现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我刚才说了,从目前进展情况看,这五年下来我们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年完成任务,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大的。虽然贫困县进度稍微慢一点,已经有150个贫困县退出,还剩680个,今年至少再脱贫200个,那就还剩400多个。所以,未来两年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大。
但是我们要打好,什么叫打好?
第一是要全面完成任务,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人不能掉队,不能有工作的死角。
第二是脱贫必须是符合质量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不能掺水,不能是假的,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保证脱贫的质量。
第三是不仅要完成打赢的任务,而且我们2020年以后,还要继续做好减少相对贫困的工作,不是说到2020年中国就没有贫困了,而是到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我们要通过打赢攻坚战,为未来减少相对贫困探索经验,建立一套比较好的体制机制,这有它的可持续性。
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总书记提了八条要求,哪一条重要,哪一条难,我觉得都挺重要,都挺难,认真做都能做到,不认真做都很难。
比如说,第一条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我们还是要加大力度,现在脱贫攻坚总书记不仅是总设计师,而且他亲自调研、亲自操作,亲自挂帅、出征、督战。这一次在成都座谈会,总书记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在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我们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这一条是最根本的。由总书记带领,我们还是信心满满的。
再就是深度贫困地区要盯住,还有我们基层党政机关、基层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
除了作风问题,还有我们能力的问题、思想观念的问题。基层干部有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有贫困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还有扶贫和扶智怎么结合起来等问题。
总之,这八个要求都很重要。我们都要把它变成具体的措施,既要做好“最先一公里”的顶层设计,又要防止“中梗阻”,还要把它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吹糠见米,久久为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李克强总理在前两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以来,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其中李克强总理专门提到一个数字,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实现了有超过800万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可以说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降低我们国家贫困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请问刘永富主任,在扶贫搬迁过程中怎么样去化解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在后续扶持和防止返贫的问题上怎么做到平衡?谢谢。
刘永富:
这个问题很重要,大家都很关心,我看昨天记者会上给国家发改委何立峰主任也提了这个问题,当然我还愿意继续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国家决定在“十三五”期间要对1000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这个实施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会是同步搬迁的人员,所以总规模会大于1000万。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这一次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数量相当的大,工作量也相当的大。
我们要明确易地扶贫搬迁是什么含义?就是对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的贫困人口,把他换个地方。因为他住在这个地方,地理的、自然的条件,没有土、没有水这样的地方,扶贫是年年扶、年年贫,所以必须要换一个地方。
另外,这个地方就住了一二十户,你要给他修几十公里的路,要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成本还更高,还不一定能脱贫。特别是有的在生态脆弱的地方住着,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也应该帮助他们搬出来。搬迁是一项复杂工程,首先要选点选好,搬到哪儿,老百姓愿不愿意搬,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做。
至于你讲的成本,确实比较高,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我刚才说的这些原因,该花的成本还得花,要不怎么叫脱贫攻坚呢?不然的话,他永远在那个地方待着,永远是绝对贫困人口,所以该花的成本还是花,这个成本花的也是值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搬迁以后,我们常讲的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像你刚才讲的后续产业要有,如果你没有后续产业,光搬迁换个地方不代表脱贫,只有换了地方,而且配有了产业,通过自己的劳动有稳定的收入,这才能叫脱贫。
所以我们的投入一部分是盖房,一部分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还有一部分就是后续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这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老百姓非常的拥护,从搬出来的人来看,多数是已经开始逐步脱贫。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围绕这个问题,各地都已经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比如我所在的湖北现在正在进行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市民的下乡、能人的回乡、企业兴乡这“三乡”工程,来促进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这样的要素流向农村。请问刘主任,我们扶贫办在今年的工作当中围绕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上有什么样的举措?在这其中还有什么样的难点是需要攻坚的?谢谢。
刘永富:
这也是当前非常热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加强的一项工作。贫困的原因非常多,有千百年来历史形成的原因,有交通不便闭塞、语言不通等等,也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存在决定意识,不是说这些贫困人口他就是懒、笨,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因为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与现代社会隔离,他得不到公共的资源,不能和大家一起共享发展的成果,所以他因为长期贫困,穷怕了不敢想,穷惯了等靠要,想也是白想。所以我们才做这个脱贫攻坚。现在各地已经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要总结推广。刚才你讲的你是湖北人,我们是老乡,我也是湖北人,各地都有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在总结推广。
下一步,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社会也要有一定的耐心。贫困群众也在变,也在向上,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也希望得到尊重,有尊严。
所以,下一步,一是在政策上要引导,通过实行扶贫政策,防止政策“养懒汉”。
二是要教育和培训引导。教育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脱贫的能力。
三是典型引导。一些做的好的,成功脱贫的典型,一些地方好的经验都可以吸收。特别是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现在有的人在山上习惯了,不敢下到山下来,因为他对那个地方有感情,祖祖辈辈就在那个地方,故土难离。下山的人不敢走出去,我们就是要让他不仅下山,而且出山。
四是通过村规民约引导。就是要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引导大家向上向善。比如许多地方有村民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对乱花钱、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进行引导,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
这两年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可以说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在采访当中也发现有一些基层的扶贫干部作风不实,包括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下一步您将如何加大监督监管,确保我们的扶贫工作真正的公正客观。谢谢您。
刘永富:
确实不仅是基层,包括我们中央机关、省市机关,当然也有你说的基层,都有一些作风不实的问题。首先我要说明几点:
第一,这些不实是存在的。
第二,我们脱贫攻坚是在中国最薄弱的环节实施,而这些地区缺人才,做精准的事情、打攻坚战,必然存在困难和问题。
第三,我们基层扶贫干部的作风主流还是好的,我们脱贫6800多万人,首先有总书记的领导,有国家的政策,有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但是最后要靠我们这些基层的干部来落到实处。
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个我们掌握的内部数字,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已有500多位基层同志倒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甚至付出了生命。我们大多数的基层扶贫干部,作风是好的,我们要肯定。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基层工作薄弱,党风政风存在一些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它必然会反映出来。我们也在注意纠正这些问题。主流是好的,但是对问题我们还是不能迁就的。我们这次攻坚战就是要有打仗的劲头,就是要较真碰硬,对这些作风不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甚至搞腐败的,我们要毫不客气的坚决的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我还可以告诉你,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已经查处了作风和各种问题的案件6万多起,处理的人数8万多人,所以我们对好的要表扬,对问题我们要纠正,对犯错误的,作风不实的、弄虚作假的,我们要教育、要处理,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坚决处理。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看到一个数字,去年的扶贫资金有7.3亿出现了冒领挪用的现象。请问刘主任您怎么看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有没有制度措施能够让扶贫资金使用得更高效、到位、及时?谢谢。
刘永富:
扶贫的物质基础就是钱,钱必须要管好用好。以前钱不多,脱贫攻坚战以来,总书记要求扶贫的投入要与打赢攻坚战相适应。所以,我们这几年扶贫资金大量的增加。比方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是最小范围的资金。2012年的时候,全国不到500亿,去年就到了2000多亿,整合资金3000多亿,所以,现在扶贫资金总量不少。
扶贫资金从中央到村,光贫困县就几百个,贫困村有十几万个,面很广,环节也多,加强监管始终是一个问题。在这中间,也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有贪污浪费的,有优亲厚友的,有挤占挪用的。在以前,中央定资金、定方向、定比例,省里定项目,这样效率很低,经常出现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所以,现在我们做了一些改革,就是把权限下放到县,中央的钱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一个月之内下到省里,省里接到中央的钱以后,一个月以内下到县里,要求县里尽快花出去。但是又出现一个问题,基层有的不会干、不敢干,不会花、不敢花,也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也在进一步采取新的措施,光下放还不行,放管服既要放还要管理还要服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了。
我们下一步准备什么新的措施呢?
首先是公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财政、县财政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这要作为一项制度,凡是扶贫资金使用、到村到乡的扶贫项目,必须公示,接受监督。群众一监督,搞猫腻的人就会害怕。你说这么大的面,一个一个去管,成本会很高。所以,我们现在正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扶贫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花多少钱,先把项目编制出来,让项目等钱,不要让钱等项目,解决地方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即使是这样,还是会有胆大妄为的,没有关系,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能让他们得到一丁点好处。扶贫的钱是不能乱花的,要让他付出代价,这一点也请大家支持,也请大家加强监督。
还有一点,不光是钱不能乱花,还要把它花好。我们现在还有一项措施,要组织第三方机构去看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到底怎么样,要有一个绩效评估。以前有这个办法,但是还不够完善,我们现在要把它做得更加好、更加完善。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在我们国家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多,贫困的程度也相对比较深,这其中有一些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老百姓刚刚脱贫,但是遇到一场自然灾害,得一场病马上又返贫了。想巩固我们脱贫攻坚的成果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除了各地区自身的努力之外,国家在制定政策,投放资金的时候对这部分地区会不会有所侧重呢?谢谢。
刘永富:
在一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它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常发生一些灾害,应该说我们国家灾害应急体制还是比较完善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至于说涉及到扶贫的事情,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脱贫的质量,要想不返贫,你是不是地区的发展环境条件有改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公共服务,同时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是不是有转变,劳动技能是不是有提升,是不是根据当地情况和本人的能力建立了稳定的收入渠道,如果真正建立起来了,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提高了,恢复生产就可以脱贫了。所以你讲的有一些地方脱贫了,因为有点小事就又返贫了,实际上是没有真正脱贫,是别人帮的。
所以,我们一个方面要加大救灾救济的力度,一个方面要巩固我们的脱贫成果,保证我们脱贫的质量。同时,对这样的地区,中央、省这两级财政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也是这么做的。比如说,今年我们新增了200亿财政扶贫资金,我们主要的就要用于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另外,我们对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都是在加大支持的力度。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想请问刘主任关于第三方考核评估的问题。这几年我们都注意到,从省际间交叉考核到第三方考核评估,到今年新增了媒体暗访督查环节,我们感觉考核评估越来越严。今年,您预计考核评估是否按照这个趋势更加严下去呢?这样的考核评估背后,对于脱贫攻坚有什么样的深意和推进作用呢?谢谢。
刘永富:
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是我们这一次脱贫攻坚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党中央和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考核评估,不是说就是我们党政机关下去检查检查,统计统计,听听汇报就完了的。我们这一次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特别是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严格的要求。
一是省际间的交叉考核。22个省互相考核,互相考核既是互相找问题,也是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对实际工作是有帮助的,不是为考核而考核。
二是第三方评估,都是第三方机构。有专家学者、博士生、研究生、教授、研究员1000多人,每个省都要去。
三是媒体暗访,四是资金绩效考核,这一系列的考核,通过年终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是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
考核是一件新的事情,缺乏经验,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去年、前年考核的时候,有一些地方有应付、应对考核、企图蒙混过关、干扰考核的现象。在今年我们刚刚结束的实地考核中,这类现象明显的减少了。同时,别看考核这么多,但是我们不要求地方填表报数,严禁加重地方的负担。地方反映总体还是平稳的,还是挺好的。
严格的考核评估,特别是考核成果的应用,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起到了保持压力、促进落实的作用。你的责任落实了没有?政策落实了没有?工作落实了没有?你的帮扶是否精准?你的退出是否精准?群众是否满意?都要通过考核来检验你。
我们去年的考核,22个省里有19个省的群众满意度在90%以上,这是第三方评估的结果。剩下的三个省都在80%以上,群众基本还是认可的。
考核的结果应用,作为对省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抄送中央组织部。对考核比较靠前的,通报表扬,并在扶贫资金分配中给予倾斜,给予奖励。对考核一般或者发现了突出问题的,约谈省里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
有的同志讲,如果没有这样的压力,脱贫攻坚不是现在这个形势。有的县委书记、县长讲:我们与其想着怎么对付你们,莫不如自己把工作做扎实,这样心里还会坦然一些。我想这都是大家切身的体会,
所以,这一次脱贫攻坚较真碰硬,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不会放松。谢谢。
香港阳光杂志社和瞭望中国杂志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有很多民众会因病致贫,请问这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刘永富:
我还得补充一句,严格的考核是我们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这是补充前面的问题。
因病致贫,我们讲深度贫困,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刚才讲的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这是一个情况。二是因病致贫,这叫深度贫困问题。
治病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个难题,也花了好大的劲,解决的总是不太理想。我们现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约超过40%是因病致贫,从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到现在大体变化不大。
我们一方面要落实好我们面上的医疗保险制度,比如说参加医保、合作医疗这些制度以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抓,有一个“三个一批”方略,大病集中救治一批,争取把他治好。对于慢性病,我们通过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签约管理一批,经常给他当个参谋,出出方,吃点什么药。对于重病,特别是花销比较大的,我们兜底保障一批。
去年力度比较大,对大病、重病、慢病一共救治了420万人,现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里面,提高他们医疗报销费的比例,全国总体上,绝大多数地区都能够报销8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去年一年报销的比例是提高了23%。去年在解决因病致贫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也花了不少钱,也有一些投入,包括社会的一些投入,财政的一些投入。
下一步,我们除了救治之外,还要加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防病方面、在改变生活习惯方面、在减少疾病方面,我们还会做一些工作。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金融扶贫的。我们知道,金融扶贫在当前扶贫中越来越重要。请问您,金融扶贫现在存在哪些瓶颈和短板?今年在金融扶贫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以及希望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如何更好地为金融扶贫作出努力?谢谢。
刘永富: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享受到的金融服务比较少,农业保险需求很大,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老问题。脱贫攻坚以来,金融扶贫可以说是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也是我们这次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以前主要靠财政资金,尤其是中央资金,现在金融资金都上来了,社会资金也上来了。现在金融扶贫有三个产品:
一是小额扶贫信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需要贷款,我们给予5万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银行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县建风险基金这样的小额贷款。这个政策是2014年底出台的,经过2015、2016、2017年三年的努力,现在已经累计放贷4300多亿,惠及了110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就是说,我们33%多一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金融产品的服务,对他们发展产业增收发挥了作用。对银行来说,这个产品是对私业务。
二是扶贫再贷款。人民银行出台的政策,支持帮助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龙头企业,现在已经放贷1600多亿。扶贫再贷款,是需要担保抵押的,是正常的金融活动,对银行来说,这是对公的业务。
三是金融债。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3500亿以上金融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这就是金融支持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钱不能乱用,金融的钱也不能乱用,金融的钱都是要还的,要防范金融的风险。一个是对小额扶贫信贷,必须要用于生产性项目,不能用于生活支出。我们要逐步地规范、防范风险、防范发生呆帐坏帐。
下一步,金融还要继续发挥作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按照中央关于打好防范风险这个攻坚战的要求,特别是对打着脱贫攻坚的旗号扩大政府债务的问题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谢谢。
美国全美电视台记者:
刘主任您好,去年的今天我提了关于生态扶贫的问题,而且我们也有良好的实践,就是我们通过生态扶贫的这一块搞了“宣讲生态论坛”,请了一些专家就生态这方面的扶贫给大家出谋划策,有一个良好的实践。但是同时在实践当中也看到,生态扶贫和拿现金治标治本的问题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就是有一定积极性的差异。我们认为生态扶贫这一块是治本,拿现金这一块来的快,未来如何把它有机的处理。另外,我们在实践当中也还看到作为媒体我们在结合生态扶贫的采访和调查当中也看到一些情况,地方资源与生态资金也有矛盾。所以有关这些问题,我想请您再跟我们谈一谈。谢谢。
刘永富:
你刚才讲到的一些地方污染的项目,一些大坝,一些矿山,按照生态建设的要求要关闭,我们完全赞成。生态建设既要注意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我们脱贫攻坚也是既要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也要考虑脱贫的可持续性。
例如,我们1000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许多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际上也是生态脆弱的地方,搬出来就是停止破坏。
另外,我们退耕还林也是扶贫的政策,现在一年也是几千万亩的数量。我们让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去当护林员,现在全国已经37万人。
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比如说山西省每年有相当一批扶贫资金用于绿化,这一笔钱怎么惠及到穷人,地方创造了经验,他们叫“一个战场两个战役”。哪两个战役,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个战役。就是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织起来去植树造林,这个经验我们和国家林业局去年年底在全国进行了推广,许多地方也都在做这些方面的事情。
总的来说,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毫不矛盾,是根本一致的,是五大建设的有机整体,我们以后还会坚持这个原则。谢谢。
中俄头条记者:
刘主任,中俄两个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减贫的工作,您认为中俄边境合作可以有效帮助两国边境地区解决扶贫问题吗?谢谢。
刘永富:
你这个问题挺好。中俄两国是近邻,也是友好国家。中俄两国边境友好、边境稳定,不仅是两国关系的体现,也是两国人民的福祉。边境和谐,大家可以共同的发展,所以有利于边民增收,有利于两国边民在平等互利的情况下开展贸易、开展交流。我好像知道中俄两国边贸做得挺好,两国边境老百姓增收了,就是减贫了。两国边境稳定,大家都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设,挣钱,过好生活,不像有的地方打来打去,你看一片焦土,我看到很难受。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都是一致的。谢谢。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感谢刘永富主任,感谢来参加记者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们。谢谢。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