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廷委员建议:加快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避免眼高手低

2018-03-19 15: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张俊廷

  高水平的医疗资源,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的重大需求之一。目前,部分发达省市的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种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分布范围有限。加之医疗资源长期不合理的配置状况,导致三甲医院每天不得不应对大量慢病、多发病和常见病人,优质资源未能充分被利用,医务人员也未能充分发挥劳动价值。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张俊廷建议,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下,提高各层级医院医师相应的诊疗水平。从而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特别是看复杂疾病难的问题;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足,卫生人才缺乏的问题。

  张俊廷委员是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专家,专业从事颅底肿瘤外科的临床工作,在脑干肿瘤、颅底肿瘤、脊髓髓内肿瘤及复杂性颅内病变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面造诣很高。在全国两会上,张俊廷委员接受《中国经济信息》杂志采访时指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师获得新技术与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保障。我国目前面临着培养体系不健全、目标不明确、培训机构资质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难题,亟待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业内进行统一部署与规划。

  张俊廷建议在国家层面健全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完善区域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统一标准;定期考核培训机构与教师队伍,以进一步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医师专业技能,保障专科医师培养在全国范围的均质化,从而进一步消除我国医疗水平的地域差异问题。

  高水平的医疗资源,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的重大需求之一。目前,全国范围来看,部分沿海城市与发达省市的医疗治疗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国内行业的标杆,承载了大量医疗、教学和研究的任务,辐射全国范围。然而,这种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分布范围有限。因卫生产品具有天然稀缺性和无限需求性,加之医疗资源长期不合理的配置状况,导致三甲医院每天不得不应对大量慢病、多发病和常见病人,优质资源未能充分被利用,医务人员也未能充分发挥劳务价值。

  因此,在新一轮的医改强调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下,亟待提高各层级医院医师相应的诊疗水平。

  张俊廷委员说,在我国现行的模式下,医生正式进入职业阶段后,其职称晋升主要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一线路。而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医师协会、以及其他专业委员会,以及各级卫生管理机构及医院医务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考核,均没有形成规范体系,侧重于基础理论及法规等内容,考核发表的文章和获得研究基金,对岗位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的实际掌握程度的重视有所不足,导致部分医师存在“眼高手低”情况。

  初级阶段的医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都要求到上级医院或国外“进修”一段时间,以增进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学习,这种模式很大程度改善了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地区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并未形成规范,医生“进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随机性”。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便是上述问题的良好补充,然而,我国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只有神外、呼吸、心血管等3个试点专业,亟待积极稳妥地稳步推进。

  在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培养体系不健全。年轻医师对各自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有着迫切的学习期望。既往“进修”为主的学习模式,没有明确的培养体系,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标准,难以保证即将晋升高级职称的医师能获得实际的培养效果。

  其次,培养目标不确定。现有的培养体系中,医师大多来自医疗技术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他们大多工作在基层,经常面对的是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处理;一些相对复杂和疑难的疾病,对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较大且发病率低,不适宜基层单位推广。此外,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需要重点强调基本功与专业内的常见疾病,盲目追随疑难杂症诊疗的学习,容易导致教与学的脱节。

  此外,各个培训机构资质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际过程中,不同的培训机构差别较大,其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带教医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备受争议。

  张俊廷对发展我国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明确的思考和期望。他希望到2020 年,能建立起我国专培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的临床专科医师。使专培培训质量在全国范围达到“均质化”,从而扭转目前医学专业人才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

  张俊廷建议加强三个体系的建设。

  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目前主要由中国医师协会负责组织制定专培业务标准、基地遴选、培训工作指导、考核、质量监管等方面。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即卫计委科教司)在明确与行业组织、培训基地三者各自的职责范围的基础上,加强对行业组织和各培训基地的直接监督和检查力度,即直接建立国家层级的专培组织管理体系,而不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负责与该省行业组织和培训基地的协调,从而确保全国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形式都不出现异质化。

  加强专培体系建设。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即卫计委科教司)在继续采用自愿申请和基地选拔相结合的模式的基础上打破地域限制,保证无论专培学员所在省有无专培基地,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愿选择接受专培的培训基地。

  放开专培学员在不同培训基地之间正常人员流动的限制,保证学员的专培经历、成绩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培训基地得到互认。这就要求对专培医师“入、出”的考核标准、对师资的要求及定期考核标准,以及对专培内容都做到全国统一标准、统一尺度,从而确保全国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内容不出现异质化。

  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第一,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卫计委人事司)可考虑从政策和人事制度制定上加大对目标医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参加专培的倾斜和鼓励,调动其参加专培的积极性(如专培合格者可获得了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岗位聘用、申请个体行医的优先权等)。第二,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从政策和人事制度制定鼓励已完成专培医师回到原单位,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热情。第三,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每一个培训学员的合理收入,保证其待遇落到实处。第四,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从政策和经费方面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欠发达地区大力扶植一批区域性医学中心和专培基地建设,解决目前专培基地分布地域不均衡和水平不足的情况。

  张俊廷告诉记者:”为了消除高级医学人才的地域差异,助力我国卫生健康向均质化迈进,区别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由各省、直辖市主导的现状,建议专培工作在指导思路(即小规模起步,分步推进,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来主导完成专培政策制定、体系建设等重要工作。”

  (本文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提供,记者:王雪铭,摄影:张万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