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特”在何处?

2020-05-22 1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观察)“特别国债”“特”在何处?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22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将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特”在何处?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一“特”,在时机。

  此前,中国只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中国财政部面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发行了总规模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主要是为改善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第二次是2007年,财政部面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发行1.55万亿元用于购买外汇,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措资本金。

  与前两次不同,当前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中国此次重新启用特别国债,堪称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此举凸显出中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采取全方位政策对冲负面影响,降低不确定性,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特”,在用途。

  自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以来,特别国债具体用在哪一直众说纷纭。有分析人士称,特别国债应用于为银行补充资本金,助力银行为企业和个人纾困;也有人认为,特别国债可考虑用于设立基金,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1万亿元特别国债和新增的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将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在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之际,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事关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是必须保住的“重中之重”。此次特别国债无疑是用在了“刀刃”上。

  三“特”,在用法。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此次特别国债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种“直通车”式的用法,将有助于更高效缓解地方资金“燃眉之急”。

  除了特别国债,中国此次还拿出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地方专项债券规模等措施,这一套组合拳将形成重组的资金流,助力中国经济“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