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2018-03-11 18: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史竞男、王阳、张辛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连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兴则中国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委员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乡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我心中乡村理想的状态。”

  周剑平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十分重要。

  “乡村振兴人才十分关键,我们平时对农村‘两委’干部进行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培训,让村干部有能力带领广大群众更快共同致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说。

  “乡村振兴要有一个好的产业。”海南省白沙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委员说,“我们村响应国家号召,村民们种起了橡胶,还请专家手把手地教种胶、割胶,现在有橡胶5100亩、18万株,还办起了合作社,生活越来越好。”

  耿遵珠在当地有“大棚书记”之称,他带领村民发展了16年的蔬菜大棚,做大了“产业”和“家业”。他说,村民收入增加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成为“棚二代”。

  乡村振兴还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厚植文化力量,提振乡风文明。

  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委员建议,在中等职业教育等方面,除了大力发展涉农教育,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强化手工艺、家政服务等培训,打造区域品牌,更好推进精准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委员告诉记者,他正在响应“厕所革命”号召,从乡村现实出发、从村民需求出发,进行服务民生的设计创作,加强乡村宜居建设,打造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匹配的美丽乡村。

  “我们在开展乡村田野调研时深切感受到,文化富民、文化惠民政策增强了乡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潘鲁生建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徐清子)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