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两会]稳中求进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2018-02-26 1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开栏的话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在北京隆重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入透析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经济日报从今日起推出“迎接全国两会系列特稿”,敬请关注。

  春节期间,市民在河北唐山市凤凰花卉交易大厅选购鲜花。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鲜花等节日消费新亮点不断涌现,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董 军摄(新华社发)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亮丽成绩单。初步核算,2017年gdp总量达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这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也是过去五年来我国gdp总量迈上的第三个新台阶:2014年,我国gdp总量由2012年的50万亿元迈入60万亿元;2016年,gdp总量突破70万亿元。

  中国经济不断攀登新高度,表明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密不可分。

  “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把“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我国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既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不沿袭过度依赖投资、消耗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而是努力保持战略定力,对经济增长的目标增速进行科学调整。2013年,我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7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已经调整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调低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gdp,而是尊重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实际的现实选择。实践证明,尽管我国调低了gdp目标增速,但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平稳。2017年,我国gdp增速达6.9%,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从增量看,2017年,我国gdp增量折成美元相当于2016年世界排名第14位的澳大利亚gdp总量规模(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17年gdp总量比2012年增加286755亿元,增量占2012年gdp的53.1%。2013年至201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1%。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测算,2012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美国为10%,欧盟为8%,日本为2%,中国达34%,超过美欧日之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持续发挥着“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与此同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和物价等指标同样好于预期。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连续第5年超过1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个季度都保持在4%以内,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物价水平看,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比2016年回落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物价水平保持平稳。2013年至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0%。从收入水平看,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实际增速既快于上年,也快于2017年的gdp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进”的重点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在“稳”的前提下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水平相对处于低位,这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创造了机遇。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其中,2017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2年分别下降1.5个和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2013年至201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42.6%和52.8%。其中,2017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高增长,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需求结构看,2017年,尽管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但仍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化妆品类商品比上年分别增长9.3%和13.5%,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和5.2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在上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仍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

  我国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更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特别是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负担;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提供便利服务,消除各类企业投资和发展的障碍;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清理各种涉企收费,并不断加大督察力度,使市场主体有减轻负担的切实感受。

  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互联网 ”推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特别是分享经济广泛渗透,跨境电商、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新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表明,“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又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我们要始终牢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