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展园这样诞生

2019-05-03 18:2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李睿宸

  “长城之花”是此次2019北京世园会的会徽,六片不同颜色的花瓣中间点缀着酷似“长城”的花蕊,如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长城脚下,共赴一场馥郁芬芳的园艺盛宴。4月29日,世园会终于揭开面纱,分布在各个展园的2000多种植物向参观者伸出枝丫、一展风姿。

  截至5月2日下午4点,北京世园会单日游客突破10万人次。游人如织背后,历经数年的筹备工作,世园会的各个展园都是怎样建设起来的?记者采访了几位展园负责人,请他们讲讲建园背后的故事。

  一场人文与自然的真挚对话

  沿着山水园林轴纵贯向前,记者最先来到了云南园。在这里,一条茶马古道串起了园内的景观布局。马蹄阵阵、铜铃声声,行走在云南园,仿佛置身于那段过往的时光里。

  “当年,古道上行走的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人,共同开辟了这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交流之路。我们在建造云南园时,通过马帮文化雕塑,复原茶马古道旧貌,让游人能够真切感受传统茶马古道行商的艰苦与不屈。”云南园设计师杨雅茹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云南园绿地面积为1833平方米,其中选取了大量能体现云南不同海拔和气候带的乡土乔木、灌木,包括云南特有珍稀植物。杨雅茹向记者介绍,云南园内的植被包含18种乔木(均为云南乡土植物)、27种灌木(均为云南乡土植物)、106种地被植物(其中36种为云南特有珍稀品种)、13种水生植物,涵盖了云南“八大名花”所涉及的所有科属,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园艺作物及观赏性园艺植物。

  云南和北京不论是气候还是地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保证云南当地的特色植物、花卉到了北方依然生机勃勃?杨雅茹为记者解答了这个疑惑。原来,工作人员利用温室等手段模拟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出于绿色环保的考虑,云南园在苗木配置方面充分权衡了开园期间景观效果和永久景观效果的关系,对不适应北方过冬的云南特有植物,将在展期结束后选择表现效果相近的当地植物进行替换,以确保展园景观效果。

  一次植物与艺术的激情碰撞

  很多人来到世园会,不仅欣赏各式植物、花卉,同时也被各个场馆精美的园艺风格、建筑形态吸引。

  在安徽园入口,徽派古牌坊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牌坊上用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手法绘就了双鹿献瑞、仙鹤腾飞等画面。”安徽园设计师王引向记者介绍。

  在王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园内的京徽堂。这是典型的四水归堂徽派民居,置身堂内,仿佛来到了徽州古村落。王引告诉记者,在京徽堂可以细细欣赏徽派建筑内无处不在的徽州木雕,江南民间吉祥图案、戏曲故事、山水、花鸟虫鱼等都可成为木雕的题材,例如“状元及第”“福禄寿三星高照”“九世同居”、八仙图、倒挂狮等。

  “做一回徽州人,在这里静静地看山听水。”王引在设计安徽园时,便把这样的理念融入设计方案中。园内小山上建造了一座取名“皖香”的四角亭,皖香亭周边栽植了安徽三菊,还有茶艺大师进行茶艺展示。

  说起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不能不提到苏州园林。在江苏园,参观者便能欣赏到以传统园林建造手法构建的苏派园林景观布局。

  作为江苏园的建设方,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告诉记者,整个园林呈现的是“前园后院”的空间格局,在前园建设了“亭、堂、榭、舫”等苏派园林标志性建筑,后院充分彰显江苏盆景艺术的高超技艺,例如在长廊展出了苏绣、云锦等江苏特色传统工艺的非遗文化产品,水景中则配置了婀娜多姿的睡莲精品。

  苏州园林讲究“移步易景”。“尺幅窗、无心画,引人以仙境。太湖石勾砌的水景,处处倒影在明净水面,为参观者勾勒出一幅精致的江南园林图景。”管永祥说。

  《光明日报》(2019年05月03日 08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党彧卓)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