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时代步伐 振兴现代农业——记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

2018-10-26 14: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洪雅的生态牧场。(资料图片)

  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高密的养殖场。(资料图片)

  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肥城的现代化种猪场。(资料图片)

  一双黑色布鞋,一身朴素的黑色服装,黝黑的面庞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神里充满坚定与和善——他就是刘永好,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被称为30年屹立不倒的“饲料大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企业家,1982年刘永好与自己的3位兄长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一起辞去了别人眼中安稳的工作,一往无前,白手起家,在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从种植业和养殖业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以踏实肯干、大胆创新的精神,创造出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希望集团。

  “是改革开放给了我新希望、新舞台,让我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40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希望。”刘永好说,他是在农业领域发展起来的,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出身,自己的企业将永远是“农”字号。“过去一直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将来还要继续在现代农业领域创新创业,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改革开放添砖加瓦。”

  不畏创业艰辛

  “企业家干事创业要想干得明白、创得成功,首先要有激情,要敢于想象、尝试、探索。其次,更要敢于冒险,理性地看待冒险。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总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家在其中要扮演好掌舵人的身份,不能一有风险就退缩不前,但也不能一味鲁莽向前,要在企业的开拓过程中理性地选择冒险行为。”回顾自己30多年创业历程,刘永好不无感慨。

  1980年春节,为了贴补家用,刘永好的二哥刘永行在马路边摆起了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本来以为只是“小打小闹”赚点小钱,可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刘永行就赚了300元钱,相当于他10个月的工资。

  “既然靠修理电视和收音机就能挣那么多的钱,我们是不是可以办一家电子工厂干一番事业呢?”当时,对于学计算机的老大刘永言、学机械的刘永好以及会修理家用电器的刘永行来说,生产和组装电子产品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刘氏四兄弟一商量,手艺有了,想法有了,不如自己开厂创业。

  做什么产品呢?在收集了手头的各种材料和资源后,四兄弟合力造出了一台音响。刘永好拿着造出来的成品音响,来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建厂,刘氏四兄弟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和场地,工厂收益一边一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让刘氏兄弟的创业梦胎死腹中。

  “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禁锢着我们的思想,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办企业比想象中要更加困难,资金、场地等问题成为办电子工厂最大的‘拦路虎’。既然没钱、没地搞电子工厂,我们就想先做一些投资小、易上手的生意,先积累资金再办工厂。我们兄弟几个一商量,养殖业不需要太多资金,对场地也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在自己家就能干。就搞养殖了!”刘永好回忆说。

  为了更加保险,刘永好跑到县里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钟光林,问回乡创业“要不要得?”

  “没啥子问题嘛!但你们要带起10户专业户。”钟光林说。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刘永好和其他兄弟决定办一家“良种场”,主营业务是孵小鸡、养鹌鹑、培育蔬菜种。

  创业初期,没有孵化箱,他们就到货摊上收购废钢材,然后用租来的工具自己做。没有厂房,刘永好就从成都买旧砖,自己动手建厂房。当时,村里道路窄、路况差,运输旧砖的拖拉机进不了村,旧砖被卸到了两公里之外的地方,刘永好愣是带着几个好朋友,手抱肩扛,把旧砖运回了村里,把厂子建了起来。

  到1983年底,良种场一共孵化小鸡5万只,孵化鹌鹑1万只,并带出了11个专业户,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我们当时非常兴奋,靠自己的双手终于干出了一点名堂。”刘永好说。

  但好景不长,到1984年刘氏四兄弟迎来了创业历程中最大的一次危机。当年,四兄弟与一位养殖专业户签订了长期供应小鸡的协议,首批供应量就达到了2万只。为了抓住这次能够快速形成规模效益的好机会,他们借钱一次性购进了10万只种蛋。谁知道首批小鸡刚刚交付不久,就传来该养殖户“跑路了”的消息。情急之下,刘永好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专业户家里,得知首批交付的2万只小鸡一半在运输途中被闷死了,一半在养殖户家里被大火烧死了,对方已经是倾家荡产,无力再执行之后的协议了。

  怎么办?后续资金不到位,借款还不上,良种场可就办不下去了!为了回笼资金,使良种场能够继续运营下去,刘永好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蹬3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农贸市场,用土喇叭叫卖小鸡。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刘永好身上掉了十几斤肉,但半个多月后8万只鸡仔竟然奇迹般地全部卖完了。刘氏四兄弟创业路上的一道坎,终于被迈了过去。

  安然度过欠款危机后,刘永好的养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开始向饲料行业进军。但在1990年前后,社会上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开始蔓延,甚至出现了批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声音。重压之下,刘永好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要把企业交给政府,只做企业的管理者。当时,县委书记表示,“姓资姓社”他也说不清,但在农村帮助农民致富,帮助农村搞发展,没有什么大问题,悄悄干、不声张,就不会有任何麻烦。

  就这样,刘永好的企业被保留了下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肯定。刘氏兄弟趁势发展,通过收购改造等方式,在两三年时间里收购了30多家地方国有饲料企业。“这些企业以前属于粮食局系统,有政策保护,但取消粮票后,就没了优势,甚至有一些企业还陷入了发展困境之中,所以它们纷纷选择与民企合资、合作、整合。”刘永好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从建立良种场起家,最终成立了新希望集团。“我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以后更要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创业至今,新希望集团在刘永好的带领下成绩斐然——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600多家分公司或子公司,员工接近7万人,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

  学习才有未来

  在刘永好看来,企业家要与时俱进,光有胆量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对宏观经济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变化有正确的判断。“我非常注意向别人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同时,也经常参加各种论坛的讨论,通过讨论学习、出国考察等开阔视野,并学以致用。”刘永好说。

  一位在新希望集团工作了很长时间的员工表示,刘永好对集团的各个团队有一种“碾压式”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对业绩的要求,而是来自于学习,对他人的学习,对好做法的学习,对先进理念的学习。例如,刘永好曾亲自带队去华为、永辉超市、海底捞、小米等公司参观学习,结束后还会组织相关人员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

  “学到了什么,哪些好举措、好想法可以落地”是刘永好最关心的话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就需要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更年轻化,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产品。企业的激情和活力从哪里来?这需要依靠企业自身不断革新,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地最新的发展举措来实现。依靠学习才能走向明天,依靠学习才有光明的未来。”刘永好说。

  不仅向其他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刘永好也在不断向新希望的员工学习。“新希望发展的a面是企业的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与食品,b面则是以年轻化、国际化、科技化的新兴行业为主。无论在a面还是b面,各板块的领军者都是视野开阔、敢闯敢拼的现代化管理人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理解,对企业经营的独到认识,对行业发展的专业判断,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刘永好说。

  投身乡村振兴

  从农村起家,在农业领域奋斗,深耕农产品行业,刘永好的事业离不开一个“农”字。“农”味十足的他表示,为扶贫出力,帮农民致富,助农村发展,他义不容辞。

  1994年国家颁布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要用7年的时间解决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刘永好认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的一员,作为先富起来的一员,要在扶贫事业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我联合了10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倡导发起了扶贫光彩事业。近年来,随着光彩事业扶贫效果逐步显现,我们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刘永好说。

  在他的带领下,新希望集团坚持践行产业扶贫,24年来在全国各地投入了超过50亿元,在全国14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建立了上百个“光彩”扶贫工厂,带动了6万多人就业。

  “20多年的扶贫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扶贫更要扶智。”刘永好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脚点在哪儿?在人才,有人才有发展的希望。

  2017年11月份,在农业部组织的“双新双创”论坛上,刘永好表示,现在有一大批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这批人带着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回到农村做农业,而且做的是规模化农业,这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是件好事,规模化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这批返乡的‘双创’青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力军,需要我们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刘永好表示,在未来5年新希望集团将逐步实施培训10万名乡村技术员和新农民、表彰1万名优秀农技员和新农民的“新农计划”。

  “通过培养乡村技术员,让农民朋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可以进一步带动新一代乡村企业家的进步和成长。”刘永好说。

  2017年底,新希望集团正式启动这一计划,着手培养10万名新农民,以此为抓手,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自2017年底启动以来,该项目已经落地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10余个省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超过200场,累计培训近万人。

  除了自身积极践行,刘永好也在企业家群体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2018年6月份,他联合其他33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向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发起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倡议,号召全国各位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罗燕)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