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3日讯 (记者 何欣)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马莉莉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港澳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可以为国家的战略转型添砖加瓦,发挥推动作用。
马莉莉认为,港澳作为城市经济体,要在国家大局的变化当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恰恰应该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持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特性及其差异,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就在于其以‘一国两制’为制度基础。”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马莉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能仅仅从大湾区的空间范围去解读它,一定要从整个国家大局去解读它。“一带一路”沿线怎么去拓展,东南亚怎么去拓展,内地怎么去拓展,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嵌入到国家转型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考虑其多层面发挥作用,比如离岸人民币金融服务供给、科创等先进产业引领等。”
对于港澳与内地之间的关系,马莉莉说:“港澳与内地之间有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马莉莉认为,在国家战略转型的背景下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港澳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它具有跟随内地协同转型的空间和机会,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功能性战略支点。
第二,港澳肩负历史使命,它们具有各自独特属性,可以为国家的战略转型添砖加瓦,发挥推动作用。
第三,港澳与内地必须一起发力,没有内地实现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港澳也难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港澳也存在着风险与挑战,比如公共服务供给有限、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港澳需要为新兴服务开发培育较大规模的人力资源,这些需要港澳通过自主创新来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