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4月7日电 题: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扬帆远航——从海南建省办特区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新华社记者凌广志、韩洁、王晖余、侯丽军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棋局中的关键落子——
1988年4月13日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设立,30年砥砺奋进,成就了一个边陲海岛到国际旅游岛的华丽蜕变。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昂扬动力——
1978年到2018年,40年改革开放,浓缩着一个民族奋起直追的伟大跨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的新年贺词,吹响了新时代的奋进号角。
伴着激昂的鼓点,新时代的海南正在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乘着浩荡的东风,承载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巨轮,将在改革开放新航程上继续劈波斩浪,向着充满希望的明天扬帆远航!
“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海南经济特区30年跨越,印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根本动力
春天的海南岛,万木争荣,天高海阔。
琼海市潭门镇,数艘崭新的大吨位钢质渔船整齐停靠在港口,桅杆上的五星红旗猎猎作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漫步在古老的渔业小镇,尝海鲜、吹海风、看海景。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门看望渔民群众,祝愿他们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从最早25吨的小木船到上百吨的钢质船,从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到现在全国知名的渔港风情小镇,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潭门“老船长”王书茂激情满怀。
潭门渔村的变迁,是海南经济特区30年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五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肯定了海南办特区的探索,并赋予海南新的使命。
这是昭示中国改革开放决心和魄力的开创之举——
历史永远铭记,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一举将海南岛推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彼时,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已于1980年正式设立,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也在1984年对外开放。
但海南建省办特区的消息仍然震动了世界。
“设立海南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有着特殊意义。”早期参与海南行政体制改革设计的海南省行政学院原院长廖逊说。
中国地理版图中,海南独一无二:
浩瀚南海中的唯一热带岛屿省份;陆地面积仅3.5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却达200万平方公里,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
五个经济特区中,海南与众不同:
面积远超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之和;不但有城市,还有占特区总人口80%的乡村;经济落后,老少边穷;基础差,起步晚,是一块长期没有开发建设的“处女地”。
这就是30年前党中央设立海南特区的“初心”——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特征,有利于实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试验。如果相对落后的海南通过改革开放能发展起来,将对全国产生更强辐射力和推动力,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前所未有的胆魄和勇气,伴随着前所未有的艰难与挑战。
历史上,海南岛曾是历代封建王朝贬谪逆臣的“瘴疠之岛”;一个多世纪前,孙中山先生欲将琼州改省开发琼崖,终因内忧外患,壮志未酬。
建省前,隶属广东省的海南行政区,长期属于我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85%的商品靠内地调进,17%左右的人口未解决温饱……“南海明珠”一直未能闪烁出应有的光彩。
30年前海南的封闭贫穷,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真实写照。
“一张白纸”的海南能不能迎头追赶,能不能搞成经济特区?
面对世纪之问,海南在波澜壮阔的特区建设中高擎改革开放的巨椽,绘就了独一无二的壮美画卷。
30年砥砺奋进,海南实现了从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到欣欣向荣的国际旅游岛的大跨越——
“刚上岛时海南的条件相当糟糕,没有一个红绿灯,缺水缺电,打电话要排一个多小时队……”站在南洋大厦18楼的办公室,“闯海人”蒋会成回忆1987年揣着200元和几百斤粮票上岛时的情景,无限感慨。
航空航线由当年4条拓展到400多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海口、三亚、博鳌三大机场相继建成,海南空港年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4g、光纤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
30年来,海南基础设施已极大改善。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
进入新时代,海南的经济增速年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实现两个千亿级的跨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如今,海南已成为中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举办地、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一张张享誉世界的“海南名片”闪闪发亮。
“这些巨大的变化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光明之路,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也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
30年砥砺奋进,海南实现了从人民群众基本温饱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
“三梁六柱一间房,几块竹片一张床,三块石头垒个灶,一根山藤挂衣裳。”昔日海南的贫困地区,曾流传过这样苦涩的山歌。
1987年,在中南民族大学读研究生的王建成来到海南中部山区调研,当地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始落后令他震惊。
“绝大部分住茅草房,一些村庄与世隔绝,五指山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带有原始社会父系家庭公社残余的合亩制生产和社会组织。”后来一直在海南省民宗委工作到退休的王建成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特区也承载着让百姓更加富强的使命。
让更多百姓分享发展成果。尽管底子薄、财政弱,海南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每年财政支出的七成左右用于民生,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率先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学杂费、率先对公办中小学学生免费提供课本、率先实施教育扶贫移民、率先实现中职教育免费注册入学,率先全面实现城镇从业人员五项社会保险省级统筹……
与1987年相比,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彻底消灭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茅草屋,减少贫困人口6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今年,海南将实现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出列。
30年探索,30年跨越。海南淬火蜕变,涅槃重生。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铿锵话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宣示。
“改革开放造就了今日的中国。”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国别报告称,广泛的改革使中国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成为可能,把一个由政府主导、以农业为主、封闭型的计划经济体转变为更加市场化、城镇化的开放型经济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中国在改革开放路上昂首阔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海口市东湖三角池,一块“闯海魂”纪念石静静矗立。
“船往天涯去,风从南海来”“热岛洒汗血,成败皆英雄”——纪念石上镌刻的这首诗见证着30年前“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激情和梦想。
“到海南去,干一番事业!” 海口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创始人方树青就是当年十万“闯海人”中的一员。时隔30年,他仍然保留着上岛时那张薄如蝉翼的船票。
闯海是海南人民与生俱来的基因。闯海为了生存,闯海为了发展,闯海为了梦想。
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海南以“闯海人”的飞扬激情,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的故事”。
“放胆发展生产力,开创海南特区建设的新局面!”回忆起参与起草的1988年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报告的标题,67岁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仍难掩激动。
靠一个“闯”字,海南杀出一条“血路”——
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30年来,海南驰而不息,近百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回忆当年的改革,海南农垦南田农场(神泉集团)董事长彭隆荣依旧心潮澎湃。
特区成立初期,一度靠割胶日子红火的南田农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萧条,负债3000多万还得养活3万多人,2000多名职工及家属出走谋生。
1992年就任场长的彭隆荣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打破“一胶独大”改种芒果。
那一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如阵阵春雷,回荡大地: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向计划经济下的僵化管理模式开刀,向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开刀……尽管支持者寥寥无几,认定这条路的彭隆荣毅然带领农场投入市场化改革大潮。
如今,成立近70载的南田农场又活力迸发,企业总资产从1992年不足5000万元跃升至30多亿元。2016年10月,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南田芒果遨游太空,这是世界首例芒果太空育种。
一个特困农场何以成为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彭隆荣说:“南田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在于敢走前人不敢走的路,做前人不敢做的事。”
正是凭着一股“闯”劲,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个“彭隆荣”脱颖而出,无数个“第一”从特区走向全国。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探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闯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深圳特区: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
珠海特区: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奖励;
汕头特区:在全国率先实行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开政府机关实行承诺制的先河;
厦门特区:在中国第一个采用由地方政府集资、外国政府贷款的模式建设机场;
海南特区:率先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将申办企业法人由审批登记制改为直接核准登记制,取消企业主管部门和挂靠部门;
……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海南等经济特区的生动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靠一个“韧”字,海南趟出一条新路——
作为探路者,引领与挫折,犹如硬币的两面,始终伴随海南的成长。
历经几度起落的海南,究竟要走一条什么道路?总结经验教训,海南在一步步探索中对未来发展的思路日渐清晰:
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
2007年,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决定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2009年,“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六大战略定位之一;
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列为海南三大优势之首;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海南正在用实际行动作答。
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海南的探索,折射40年改革开放路上中国经济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的艰难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
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正是凭着这股“闯”劲和“韧”劲,进入新时代的海南,正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中激发澎湃动力。
抛弃片面的“唯gdp论”,突破了制约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制度障碍,海南办了许多人许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基本完成了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农用地规范管理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为全国农垦改革提供了“海南经验”;
五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累计减少审批事项1206项,减幅80.4%;建成全省“一张审批网”,新增市场主体31.8万户;
……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不仅如此,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谋求双赢、多赢、共赢。
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海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自去年以来,洋浦企业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量增幅明显。”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磊指着海上的货轮说,2017年,洋浦地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值168.3亿元,同比增长2.2倍。
30年来,从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到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正徐徐展示在世人面前。
40年来,从经济特区到沿江沿海,从深圳、海南到浦东、雄安,从自由贸易区到“一带一路”,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新起点上的中国正以更大决心推进改革开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进军
北纬18度,世界公认的旅游度假黄金线,标记着海南岛的独特方位。
2018年4月5日,德国“赫伯罗特”船运公司的环球邮轮“欧罗巴”2号在晨曦中乘风破浪,缓缓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
长225米、宽27米、高12层,这艘目前世界上最豪华的环球邮轮上,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等10多个国家513名游客,通过海南免签及落地签等开放政策游览了美丽的三亚。
从邮轮旅游到低空旅游,从滨海旅游到森林旅游,从景区旅游到乡村旅游……新时代海南特区正凭借国际旅游岛再度腾飞。
万里征程风正劲,而立之年再启航。
新起点上,如何担负起办好经济特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新使命,这是摆在海南面前的新考卷。
“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吹响了新时代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进军号。
“农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过椰子树”“任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再多税收也坚决不上。”“海南不做房地产的‘加工厂’”“取消全省2/3县市的gdp考核”……
一项项举措背后,是新时代海南人的有力作答,是海南面向未来的出征宣言。
海南,亦如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缩影,向着未来扬帆远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谋划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明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3月31日,位于万泉河畔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博鳌“超级医院”正式开业。
全新的共享医院模式,知名工程院院士以及顶尖学科带头人进驻,允许境外资本设立医疗机构,降低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门槛,放宽境外医师执业时间……
一项项含金量极高的开放政策,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海南迈向高质量发展描绘蓝图。
在一张蓝图上规划出更美的海南,背后是更宽广的发展视野。
海口,海南规划展览馆。6000平方米展馆,浓缩了海南经济特区一路走来的足迹,也清晰展现未来更加绿色、美丽的新海南。
2015年6月,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9月《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发布,整合形成了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六大空间规划的统筹,确保海南的发展只有“一张蓝图”。
一张蓝图下,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规划委,海南省规划委员会顺势而生,各种“无序开发”“无限制扩张”被终结:
在海口,建设规模为1.28万亩的南渡江流域某土地整治项目被叫停;
在乐东,尖峰镇海滨村数十栋楼房因处于海岸线200米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被依法拆除;
在儋州,光村银滩某项目将30多公顷的建设用地调整为海防林;
……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发展的殷殷期望,更是新时代建设绿色中国的坚定承诺。
“绿色发展的背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目标更有温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玫瑰谷留下的这句话温暖了亿万农民的心窝。
青山掩映间,鲜花遍布的玫瑰谷游人不断。昔日盐碱地如今成了致富沃土,曾经贫困落后的博后村等周边黎族村庄早已摘下“穷帽子”,1000多户农民参与到玫瑰产业链,实现了家家都能就业、户户参与产业、人人都有收入。
玫瑰谷包花工人李玉梅被人们誉为:“斗笠大姐”,习近平总书记曾接过她的斗笠戴在头上,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画面。李玉梅说,她现在每个月收入3000元,和丈夫一起每年能赚7万多元,比以前种几亩盐碱地强多了。
“我深信在新时代,更多像博后村一样的海南村庄将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玫瑰谷创始人杨莹说。
新时代需要破解发展新矛盾,新时代需要顺应人民新需求。
今年春节假期,持续多日的海南港口数万旅客及车辆滞留事件引起国内外关注,既凸显国际旅游岛吸引力增强,也折射港口运输瓶颈、空港能力饱和等新问题。
推出预约过海,启动智慧港口建设……一系列措施迅速推进——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是海南特区在新时代的新任务。
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新时代人民的需求更加多元,层次不断提升,解决矛盾面临更大难度。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80多次提到“人民”。铮铮承诺,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担当。
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人才是决定因素。
亭台水榭、慢行步道、创意咖啡馆……昔日的放牛之地,如今变成海南生态软件园,更是未来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的互联网产业平台。
“人才落户、居住、子女教育和医疗等影响公司高端人才选择来海南的因素,海南生态软件园做得很贴心。”入驻园区的腾讯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李向强说。
30年前,“十万人才下海南”掀开了海南跨越式发展的新篇。
30年后,旅游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服务业、海洋产业……来自更多新兴行业的“新闯海人”,正托起海南充满希望的明天。
此刻的南海之滨,清冽的万泉河水涌动着希望的春潮奔向深海,远处古老的临高角灯塔发出的闪耀光芒照向远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们党必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军中得以实现。(参与采写:赵叶苹、吴茂辉、刘邓、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