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落实“六稳”“六保” 一线见闻:财政吃紧 这些领域投入为何不差钱?

2020-07-17 11:5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许多地方基层财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压力。

  记者在河南走访时却发现,民生项目的建设丝毫没有受到财政吃紧的影响,在建设中一点不差钱,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50多天的加班加点,桐柏县埠江镇幸福大院的建设接近尾声,这里将集中托管附近70多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桐柏县埠江镇党委书记 刘启群:像这样一个场合一共投资300多万元,我们选址的时候,就是选全镇最好的地块,让他们住到这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老有所乐。

  目前在桐柏县,已经建成或者在建的“幸福大院”就有18个,可以托管供养全县1700多名重度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仅此一项工作,桐柏县财政就要投入超过9000万元。而今年桐柏县的财政并不好过,因为与湖北有长达120多公里的交界线,疫情期间桐柏县的防控任务极其繁重。

  桐柏县县委常委 副县长 王磊:疫情期间,我们有400多个卡点需要值班,同时企业的复工复产也受到了影响,一至五月份,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下降了近30%。

  财政收入下滑,那么,桐柏县今年兴建幸福大院的9000多万元又是从哪来的呢?在县财政局,记者找到了答案,9000多万元中有4000多万元来自中央的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有3000多万元来自河南省级财政的预算下拨,县级财政自筹的只有2000万元。

  桐柏县财政局局长 胡建军:我们感觉今年上级的资金安排支持力度大,拨付速度快。今年三月初省里的3000万元预算资金就已经提前下达了,中央的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拨付也比较快,在我们提出申请三天就拨付到位了,可以说上级的这些资金就像及时雨,给了我们基层放开手脚干的决心和勇气。

  原来为了帮基层度过难关,中央政府在带头过紧日子的同时,在今年的预算中把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支持力度历年最高。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在河南省财政厅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底,提前下达资金累计45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0亿元,这些资金都被用于民生等领域。

  河南省财政厅厅长 王东伟:我们建立了覆盖全省157个县市区的动态监控系统,所有资金下达以后,5个工作日之内全部下达,分配以后要公示,建立台账,可溯源,资金下达以后能尽快的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个人。

  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到来,给了基层县市更大的底气。桐柏县在将三公经费、培训会议、政府购买服务等一般性支出压减10%~15%的同时,将更多的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今年上半年,桐柏县投入1.5亿元改造建设的两家公立医院,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更专业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投入1亿多元改造建设的两所高中和四所幼儿园,让5000多个孩子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而农村四好公路建设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410公里,2万多沿线群众因此受益。

  桐柏县北杨庄村 村民:这条公路修通之后,给我们北杨庄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农产品运得出,城市的游客进得来。

  桐柏县北杨庄村 村民:我们家附近建了这么好一个学校,教室也宽敞,操场也大,学校环境也好,小孩儿上学放学离家近,也放心。

  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今年上半年,河南省投向民生项目的资金达到了45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河南持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重点县、大别山革命老区和黄河滩区等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4.8亿元,对20个脱贫攻坚重点县倾斜1.5亿元,有力地保障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编辑 胡渝)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丽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