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斗号角,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后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实现这一伟大事业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新时期基本矛盾、实现更均衡更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故而知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禀赋存在差异,世界各国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进行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充分的套利机制,国际市场可以跨境、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各国都能获得程度不同的比较利益和超额收益,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
自1978年以来,我国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取消绝大多数贸易管制,实现经常账户货币可兑换,鼓励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度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我国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鸿沟,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全方位深度融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充分发挥了廉价劳动力优势,在外资大规模流入的驱动下,我国很快成为“世界加工厂”,加快了产业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
扩大开放是我国实现国际产业链价值提升的关键。尽管我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但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要实现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坚持敞开大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宽松、更有利的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已得到沿线各国的拥护,应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开展国际产业合作,充分利用我国的产能优势、资金优势、创新优势,重新塑造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迈向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彰显力量。
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下,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均衡发展,一定是更高水平的供求吻合,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后的供求平衡。鉴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互为镜像,这就要求我国保持国际收支总量基本平衡,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以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在高端制造领域、现代服务业形成足够多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这是实现中国从全球分工链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第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重点是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构建高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的投融资渠道、机制和平台,引导国内外双向投资,加强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协调,发挥投资在打造创新型经济中的关键作用。第三,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增加人民币金融产品,构建更加顺畅的人民币国际循环机制,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物质基础,为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冲击、防范汇率风险增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