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五年,你又给自己树立了哪些小目标?“十九大回声”专题采访了一系列人群,高校教师、基层党员、艺术家……看看他们的5年回顾和5年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本人供图
我是程晓,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我从事南北极相关研究将近20年,曾经4次参加南极考察,多次进入北极地区考察。
遥感技术是我研究南北极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主要手段。2009年,科技部启动了两个面向全球性问题研究的“863”项目,拉开了我国地球科学界研究全球性问题的序幕。我参与研制的全球陆表五种特征参量序列产品于2012年底向全球科学家正式发布,其中最高分辨率30米的全球地表覆盖图,更是于2014年捐赠给联合国,这标志着全球性的资料中终于有了中国科学家的声音,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当前,我国已经明确把极地作为四个“战略新疆域”之一。北极航道也被定义为“冰上丝绸之路”,战略意义非凡。
过去五年,我国极地研究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带领团队发展的卫星遥感数据快速处理技术,对南极冰架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是我国极地气候研究的标志性成果。2014年,该凯发k8官网的技术支持指导被困南极重冰区的我国“雪龙”号破冰船,依靠自身努力,成功自救脱困。
2016年,我的团队的极地无人机遥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在北极和南极试飞成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这种使用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在极地开展遥感作业的技术,除了美国、日本、挪威,只有中国能做到。
目前我们团队正在设计极地监测卫星在北极地区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努力为提升我国极地监测能力、保障我国极地权益,做出我们微薄的贡献。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本身做的是极地研究,极地强国建设正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极地研究越来越深入。依托北师大,全球变化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团队通过无人机、专用观测卫星,在认知极地方面先行了一步。
作为科研人员,能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感到很振奋。北极研究需要人才储备,需要提前规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我与同事们、同学们都感到,总书记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视,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能为我国极地权益贡献绵薄之力,是我们的荣誉,更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