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丨山东招才引智 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撑

2017-11-13 18:42 来源:齐鲁网

  齐鲁网青岛11月12日讯(记者 徐慧 陈银 王盈 陈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山东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用多种形式吸引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撑。

  三天时间,两个院士项目落户,这个星期,来自加拿大工程院的帕克院士和陈璞院士,分别把各自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青岛市李沧区。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介绍说:“我们把工程里的纳米技术应用到生物医药里面,用到生物新药的研发、疾病的治疗里,希望一年之内初步产生一些先端产品的销售。”

  如果把人才队伍看作是金字塔,引进塔尖上的院士团队,正是青岛李沧贯彻落实十九大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2015年开始,青钢、碱厂等55家企业陆续迁出李沧,当地制造业税收贡献从三年前的51%锐减到不足20%。

  青岛市李沧区发改局经济运行科科长宋振彬表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李沧区来说不是‘锦上添花 ’、而是‘迫在眉睫 ’,否则别说跟别人赛跑,甚至我们连跟跑的资格都没有了。”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此,李沧提出建设“国际院士港”,来落户的院士团队,不仅能免费获得一整栋楼作为研发、中试基地,他们的技术转化还能获得最高1亿元的启动资金。眼下,李沧还在建设一个3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让项目发展更有支撑。

  青岛市李沧区区委书记王希静表示:“我们不仅仅是引进院士,更重要的是让院士在这里把科研生产的效果和潜能发挥出来,使院士的科研和水平特别产业成果转化变为现实。”

  有了政策支持,不少技术加速走向市场。这种纳米纤维技术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希瑞姆教授的研发成果,只要薄薄一层,纱窗就能防雾霾。两年前还躺在新加坡实验室里,今年已经在青岛实现产业化。

  据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龙云泽介绍:“去年公司销售额才几十万,但是今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0万,初步预计三年能达到2个亿的规模。”

  未来三年,青岛国际院士港将引进100名院士。而山东也将完善“领军人才 创新团队”人才引进模式,引进100名国际知名非华裔外国专家和100个高层次外国专家团队。同时还创新海外借脑引智模式,出台意见支持使用离岸创新人才,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基地,聘用外籍高层次人才,最高可以获得500万元奖励。

  做服装设计的迪尚集团,几天前就收购了日本一家软件研发中心,一下子掌握了几千家中小企业的销售、需求数据。

  迪尚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投资管理部经理告诉记者:“过去是我们设计生产服装、客户来挑选,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生产,形成服装行业一种从数据到工厂再到终端客户的新商业模式。”

  未来三年,山东要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左右。通过人才引领、技术支撑,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让山东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