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歌双子城,黑河魅力久扬名。黑河,位于小兴安岭北麓,素有“欧亚之门”“中俄之窗”的美誉。十一前夕,记者来到这里,通过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走访一个个火热建设的现场,看到一幅幅进步发展的画卷,深切感受到:祖国北疆的生机与活力。
吴丽霞的家庭旅馆
鄂伦春人话生活:上学免费、医疗免费,毕业还包分配 真是挺好!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 在我国最北巍巍兴安岭的苍翠林海之间,活跃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
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走出白桦林,下山定居。从原始社会末期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他们生活状况如何?经济、文化、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黑河市爱辉区鄂伦春族新生乡。
新生乡村民吴丽霞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乡里变化非常大,村内的道路都硬化成了水泥地面,阴雨天出去串门办事再也不用穿着靴子、趟着泥水来回走了。河边还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有新安装的健身器材。晚上吃完饭,村民们经常会去那儿散步、健身、聊家常。没事也会去新修的村委会扭扭秧歌、唱唱歌。
面对记者,吴丽霞有点羞涩,虽然话不多但喜悦却从眉眼间跑了出来。她的家颇具鄂伦春特色,外观为“撮罗子”形(“撮罗子”为鄂伦春传统民居),房间里,洗衣机、电冰箱、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放在东部地区,这样的生活并不稀奇。但如果了解到以下情况,不得不感叹变迁之快:原来吴丽霞家还住木头房,晚上没有路灯,也不通自来水。
吴丽霞说:“我们住的房子是乡里前几年免费给我盖的。家里前后都有院子,开春的时候,可以在院子里种一些绿色蔬菜,想吃什么直接摘。农闲时,在家后院还能养点小鸡,每到过节或家里来客人时,可以来上一只,炖锅鸡汤,很方便。
“前几年,乡里还拿钱扶持我们家修建家庭旅馆,这几年随着建设特色村寨,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这儿玩,在我家吃住,了解鄂伦春族文化,尝尝鄂伦春族美食,都挺高兴的,也给我们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加上种地收入,一年也能挣小十万呢。”吴丽霞自豪地说。
当被问及孩子在哪上学工作时,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孩子在黑河市工作,一个在教育局,一个在邮政局,都是政府给解决的,上学、医疗全都免费,现在生活真是挺好。
据黑龙江省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黑河市坚持把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相结合,投入2.33亿,实施人口较少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2个。优先支持民族教育,2013年,市政府投资80万元为4个鄂伦春族村建设了标准化幼儿园。逊克县投入1450万元新建民族小学,爱辉区投入2582万元新建和扩建3所民族学校,并实行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优惠政策。同时实行鄂伦春族群众免费医疗政策,全市民族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6.5%。
如今,黑河人口较少民族人民的生活都像吴丽霞那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的是砖瓦房,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吃的亦是山珍海味。民族风情旅游也搞得红红火火。
瑷珲e购线下店
“互联网 ”显成效:点点手机,“土货”成了香饽饽
在采访时,记者发现,黑河不少村早已乘上“互联网 ”的翅膀,干起了电商。村里随处可见“瑷珲e购”的线下店。走进店铺,可以看到货架上陈列着木耳、蓝莓干、柴胡、袍皮帽等各种特色产品,据“瑷珲e购”总经理薛金山介绍,这也是兴边富民行动带动村民致富的一种方法。以前很多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如今利用兴边富民补助资金建立电商平台后,就使外面的东西能买回来,这里的东西可卖出去,不少村民通过电商脱了贫。
薛金山随后给记者演示了“瑷珲e购”的app,他指着手机屏幕告诉记者:“只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还可以查询到这些蔬菜是谁种的、产自哪个地块,并可了解农药残留检测情况,真正让购买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据了解,“瑷珲e购”网络平台自今年6月24日试运营以来,已在农村建立15个生产基地,3个交易网点,15个小区便民店,同时建成以项目孵化为主题的瑷珲“互联网 ”产业园区,以物流、展厅及配套企业为主题的瑷珲“互联网 ”物流园区和以生产加工为主题的天运山加工园区三个园区型基地,一个以中俄企业交流为主题的电商技能培训基地。截至目前,网上销售和线下实体销售总额达5100万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额3700万元,二手闲置物品交易额1200万元。
说到“瑷珲e购”不少村民笑得合不拢嘴,聊起这短短几个月生活发生的变化,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忙不过来咯!现在鸡蛋、黄豆基本上都几百斤销售。几斤的订单基本都不接啦!”
要致富,先修路。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铺好这条及时沟通供求信息的高速公路,帮助边民熟练玩转“新花样”,“守着金山饿肚子”的日子便会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