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福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描绘绿色生态家园画卷

2018-01-13 09:1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牵挂着福建省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事情。2017年初,南平市邀请国家部委院所部分院士专家就该市现代农业、旅游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7大产业发展进行梳理、论证和规划编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30多名院士、专家团队几进南平市各地,深入调研,反复论证。2017年11月中旬,凝聚众多专家心血的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及其配套政策体系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的正式发布,表明南平的绿色发展有了纲要来统领、规划来指导、政策来支持。7大产业将构建起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低碳化的产业体系,找到加快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南平方案。同时,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绿色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刘旭的话语中流露着兴奋。

  南平市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正是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致力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生态环境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福建广大干部群众长期精心保护的结果。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并亲自指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从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实践推动、法治保障等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正确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福建省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生态省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当作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断丰富和拓展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内涵。在责任落实上,坚决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每年由省委书记、省长与地市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全面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到实处。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取消包括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内的34个县gdp考核指标,把考核的重点放在生态质量和农民增收上。

  在守护福建绿水青山过程中,福建着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绿色发展的“加减法”。在“加法”上,福建把产业重点放在先进制造业上,积极引进集成电路、显示器、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的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7.45%逐步提高到2016年的11%。在“减法”上,就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服装、食品、制鞋、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大环保技改力度。目前,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439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四分之一,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的一半左右,为新旧动能转换腾出生态容量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设立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加大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力度,集中打好攻坚战。福建长汀县曾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据1985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万亩,占这个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201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拉开了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序幕,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如今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6万亩,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还深化绿色创新,着力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在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省级补偿机制、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新成果。下一步,福建将坚持绿色导向,持之以恒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把一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图景展现在3800多万福建父老乡亲面前。(经济日报记者 陈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