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8-03-21 14:46 来源:经济日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内容占了很大篇幅。“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工作报告广泛聚焦民生问题,各项举措务实落地,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在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共鸣。

  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的重视与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就业平稳的状态持续延续。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成为改善民生的最大战果之一。5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说,近年来,定西市主动适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4.23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6.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7%下降到13.91%,“对定西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5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600多万农村学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善竑说,安徽省已累计投入膳食补助资金40多亿元,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经济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认为,改善民生就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我国多项改革发展举措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心中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搞建设、促发展、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2.87亿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主体。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劳动报酬权益,关系广大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青海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周平认为,根治农民工“欠薪”顽疾,需要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和推进施工单位缴纳农民工劳动报酬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

  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万千家庭的共同心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随着多地加速建设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房地产行业正从重购轻租到租售并举转变,从而促使房地产真正回归居住属性。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建议,应切实推进“租购同权”,在户籍、子女上学等基本公共供给服务方面,给予租房者同等待遇。

  今年两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认为,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建,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涤说,把医疗服务、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融为一体,强调了未病先防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缓解看病就医难问题,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民众普遍关心的事情,都是关乎民心的大事。代表委员们表示,各级政府应以更大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民心工程真正造福于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 帆 韩秉志 杜秀萍)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