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种迎来新生代 随州花鼓戏积极培养非遗接班人

2017-09-26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随州9月25日电(汤琪)“不想在我们这一代人让随州花鼓戏失传了。”年过花甲的随州花鼓戏传承人陈小宝面对记者时,道出了他的期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州花鼓戏曾经兴盛过,也曾有过后继无人的危机。如今,这支地方戏剧正不断发展壮大,演员也愈加年轻化,这让与陈小宝这一代的传承人看到了希望。

  湖北随州花鼓艺术剧院演出。汤琪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

  近日,中新网记者跟随“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湖北行的媒体团,来到湖北随州花鼓艺术剧院,探寻当地非遗戏种的保护和传承。

  走进剧院,几位身着花鼓戏戏服的演员从舞台两侧走来,在一系列的身段表演后,辛红、何相安、陈小宝、刘迎春等几位随州花鼓戏传承人登台献唱,用当地方言唱出了高亢激昂,也唱出了细腻委婉。

  “老戏骨”演出中的一颦一笑,一唱一和,都看得出岁月打磨过的自如娴熟。54岁的传承人辛红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剧团演出的票都不够卖,那是随州花鼓戏最辉煌的时代。

  据介绍,一年300场以上的演出,是该剧团鼎盛时期创下的记录,在1985年的湖北省戏剧节上,他们包揽了所有奖项的金奖。

  随州花鼓戏传承人何相安。汤琪 摄

“天下第一团”青黄不接

  近年来,戏剧演出市场并不景气。62岁的传承人何相安对记者坦言,因为待遇等各方面的因素,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花鼓戏,不愿意做演员,剧团演出也减少到一年100多场。

  “近几年随州花鼓戏确实面临青黄不接的难题,剧团演员年龄老化。”何相安表示,目前剧团有40多人,主要演员都50多岁了,团里的编剧都已经70多岁了。

  作为全国已知的300余剧种之一,随州花鼓戏属于典型的“一戏一团”,即一个剧种只有一个剧团。尽管被外界称作“天下第一团”,何相安心中却非常明确,他说,“如果再不培养人,这个剧团、这个剧种可能就面临灭亡的危险。”

  “十年十台戏,我们每年都会创作一台新戏去参加湖北省戏剧节。”传承人陈小宝对记者坦言,不希望在他们这一代人让随州花鼓戏失传。

  记者注意到,当天,随州花鼓艺术剧院为媒体展示了数个原创戏剧选段,而穿插在“老戏骨”表演中的,还有一群平均年龄13岁左右的孩子们的演出,虽略显青涩,但这些新鲜血液让传承人们看到希望。

随州花鼓戏传承人陈小宝、何相安、刘迎春、辛红。(从左到右) 汤琪 摄

  拨专款培养接班人

  据了解,随州花鼓戏在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院在政府帮助下,面向全市范围招数十名学生组成花鼓戏班,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随州花鼓戏演员及传承人。

  何相安对记者介绍说,“市政府为我们剧院拨了专款,每年拿出50万元培养这些孩子,我们和这些孩子的家长签约,三年以后让他们直接进入剧院当演员。”

  对于培养计划,何相安表示,传承人将根据戏曲特点,分老生、武生、老旦、小生等行当去授课,将来根据孩子的嗓音条件、扮相去定他们的行当,各个行当都要培养接班人。

  除了专业培养的花鼓戏班,何相安、辛红、刘迎春等人还在随州花鼓戏重点流行的曾都区、随县等中小学开设随州花鼓戏兴趣班,在学校教唱并传授表演技艺及基本功训练。

  随州花鼓艺术剧院院长何敬国告诉记者,湖北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州花鼓戏又为湖北曲艺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能培养中小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热爱,激发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
"));
网站地图